资源描述:
《雅斯贝尔斯教育方法观浅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雅斯贝尔斯教育方法观浅谈朱殊(华中农业大学高等教育(高等教育论文)研究所,湖北武汉430070)摘要:雅斯贝尔斯是德国著名的高等教育思想家,其教育学著作《什么是教育》涉及教育的多个方面,包括教育的本质、内涵、作用、意义等。在《什么是教育》中,雅斯贝尔斯充分展现了他对教育的独特见解。研究和借鉴雅斯贝尔斯的教育方法观,对我们反思当代教育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关键词:雅斯贝尔斯;教育;教育方法卡尔雅斯贝尔Wr(KarlJaspers,1883-1969)是20世纪德国著名的存在主义哲学家、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在其
2、著名教育学书籍《什么是教育》中,他提到:所谓教育,不过是人对人的主体间灵肉交流活动(尤其是老一代对年轻一代),包括知识内容的传授、生命内涵的领悟、意志行为的规范,并通过文化传递功能,将遗产教给年轻一代,使他们自由地生成,并启迪其自由天性[1](P3)o然而,从教育所面临的种种困境来看,我们的教育终究还是偏离了这个本质。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的多个章节中阐述了其对教育以及教育方法的理解,通过对理想教育方式的诠释来帮助人们使用正确的方式回归到教育的本质。—、教育的危机教育是极其严肃的伟大事业,通过教育不断
3、地将新的一代带入人类优秀文化之中,让他们在完整的精神文化中生活、工作和学习。对教育我们必须怀有“虔敬”之心「虔敬”于终极价值和绝对真理,这是一切教育最根本的本质[1](P44)O但是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始终是以一种让人不尽如意的方式在进行着。危机的征兆如下:看似非常努力于教育工作,却缺少一个统一的观念,不同的甚至是相反的教育观念相互摩擦和碰撞,将教育的本质遗忘在角落;每年出版不计其数的各类文章和书籍,教学方法和技巧也层出不穷,但是真正具有实际意义的又有多少?个别教师为教育事业奉献终生,但始终势单力薄,因缺
4、乏一个整体而给人无力之感,教育状况终究得不到根本的好转。任何教育问题的产生都是始于“本质成为问题之时n[1](P45)o当教育的本质发生问题时,教育的形式化也已经在我们的身边蔓延开来。从教师的角度来说,无论是有意识或是无意识,当“教师以种种人为的方法来保持学生对他的敬畏”时,他已不再担当人类灵魂工程师的角色,只是空洞地尽教书义务而已。为树立个人权威而保留一部分知识要求学生盲从于他,或是为维护个人生存利益,或是争夺名利而站上讲台。从学生的角度来说,学习也已不再是寻求自身身心的全面发展,而是别人眼中的好成绩、
5、好工作;本该是学习系统的知识,却变成背诵一些考试可能会考,而考过之后很快便被遗忘的内容。二、教育的类型雅斯贝尔斯认为就教育本身而言,有以下三种形式:经院式教育、师徒式教育和苏格拉底式教育,不同的教育形式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在现在的学校教育中,经院式教育被视为是最为常见的教育形式。教师在教学中所扮演的角色只是一个知识的传授者,本身并无个性可言,无论是从知识的创新(创新论文)还是教学方法的运用方面来说都毫无创新精神,只是简单地将现有文化“传递”给下一代。而教学内容也早已拥有自己的一套体系,学生到学校来只是学
6、习一些定的知识,一些所谓的正确答案。在这种教育方式下,教师是教书机器,学生是学习机器,教育铸造灵魂变得遥不可及。师徒式教育,使教学带有鲜明的个人色彩,其特色是“完全以教师为中心: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就像长官与士兵,有着“绝对服从”的特点。雅斯贝尔斯认为这种从属关系的距离是本质上的。在学生眼里,教师就是权威,通过对教师的过于尊敬和爱戴产生了对教师权威的依附心理。同样,在这种教育方式下,学生也不需要个性,服从教师是他们的惟一宗旨。苏格拉底式教育,是雅斯贝尔斯所推崇的教育方式。苏格拉底主张教育不是知者随便带动无
7、知者,而是使师生共同寻求真理。这样师生就可以相互帮助,相互促进。雅斯贝尔斯认为,这种教育形式的成立有一个很重要的前提条件,即师生双方处于平等地位。在此基础之上,参与教学的双方是自由的,教学方式是自由的,思维也是自由的,只有这样的教育方式才能达到我们的教育目的「通过无止境的追问而感到自己对绝对真理竟一无所知”,从而回到了教育的本质,即“对终极价值和绝对真理的虔敬:总之「师生之间的关系只存在善意的论战关系,而没有屈从依赖关系”,这也是我们回归教育的第一步。三、教育的方法雅斯贝尔斯所推崇的教育方法是苏格拉底式的
8、教育方法,包括讽刺(不断提出问题使对方陷入矛盾之中,并迫使其承认自己的无知)、归纳和定义(使学生逐步掌握明确的定义和概念)、助产(启发、引导学生,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得出结论)。人们称之为“苏格拉底方法”,他本人则称之为“产婆术:因为他的“产婆术”教学法是为思想接生,是为引导人们产生正确的思想。在雅斯贝尔斯的《什么是教育》一书中也专门用好几个小节来阐述苏格拉底的教育方法,主要有''讽刺'广对话”秋问答法“苏格拉底的讽刺”,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