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3936192
大小:31.17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10-17
《农村中学生思想道德问题成因研究及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农村中学生思想道德问题成因研究及对策(四川省冕宁县教师培训中心四川冕宁615600)摘要:加强中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是关系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希望工程,是关系每个家庭利益的民心工程。目前,我国有1亿中学生,其中农村中学生的人数占全国中学生总数的70%以上。文章从学校、家庭、社会等方面入手,并结合教育学、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对农村中学生思想道德问题的成因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加强和提高农村中学生思想道德的对策。关键词:农村中学生;思想道德;问题;对策一、前言中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我们社会主义事业的战略预备队,中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标准,又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精神动力和智力保证。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中学生的人数占全国中学生总数的70%以上,加强农村中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帮助农村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把他们锻炼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十分重要。二、农村中学生思想道德问题成因分析 (一)农村中学生思想道德问题思想纯朴、积极进取、艰苦朴素、吃苦耐劳是广大农村中学生鲜明的道德品质,但是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阶段,社会环境的急剧转型,外来思想文化的大量涌入,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口]。这些变化冲击着农村的社会环境,也冲击这我们优秀的传统道德和高尚的价值观念,使广大农村中学生的的道德价值观变得模糊起来,主要表现:(1)人生观、价值观方面大多趋向世俗化、功利化,养成好逸恶劳、奢侈浪费、乱花钱、摆阔气的陋习,学生缺乏社会公德、勤俭节约的习惯。许多学生由于受其父母的影响,认为读书无用,没有知识照样可以赚大钱,照样可以过得很好。(2)行为习惯和自控能力差。部分学生法制、纪律观念淡薄,旷课、早恋、打架斗殴、沉迷网络、辱骂教师的现象时常发生,他们对家庭、集体和社会缺乏责任感,一切以自我为中心,也知道不应该违反学校的规章制度,但由于自控能力较差,时常有违规行为,且屡教不改。(3)学习目标不明确,信心不足。由于农村教学条件相比城市有很大的差距,部分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都比较差,学习目标不明确,同时缺乏远大理想,对前途和未来感到迷惘,过一天算一天。(二)农村中学生思想道德问题成因分析(1)农村中学思想道德教育内容、方法落后。农村中学片面追求升学率,处处以分数论英雄。教育中重智育轻德 育、重课堂教学轻社会实践的现象严重,实施素质教育的力度明显不足,教育工作的方法跟不上时代和社会发展,脱离了学生思想实际和及中学生心理特点。还停留在宣传纯而又纯的空洞的政治口号,用深奥、抽象的共产主义思想和道德规范来教育和规范中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老师说学生只管听,忽略了师生之间民主、平等的思想感情交流,忽视了理论与社会实践的联系,针对性不强,没有关注和有效指导学生的生活,难以吸引学生。学生范错误的时候,一部分教师摆出一副盛气凌人的架势,致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和抵触情绪。由于农村教师收入偏低,不少教师经不住种种诱惑,过分追求物质生活和经济利益,爱岗敬业的精神越来越缺乏。有的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在投资上,教学成了副业,有的教师则沉迷于打牌赌博,上网游戏,无形之中成了学生负面教材。(1)农村家庭教育观念的落后。农村家长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言传身教差。他们在生活中并不十分注重检点自己不良行为,在发表言论时的无所顾忌,在调侃中取乐,在笑谈中颠倒是非,因而影响了子女良好思想道德的形成。(2)社会不良文化污染了农村中学生的心灵。目前社会上充斥着不少淫秽、色情、凶杀、暴力、封建迷信和伪科学等“精神鸦片”,对学生心灵造成污染,毒害了为数不少的中学生,使他们学业荒废、痴迷色情、崇拜暴力,成为中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一大公害! 随着“网络”的出现和发展,其特有的平等性、开放性和互动性迎合了学生崇尚民主、追求平等的价值取向,其高效、便捷的信息传递模式赢得了学生的认同,在一定程度上给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方便;但同时网络信息的混杂性对农村中学生的思维方式、行为模式、心理发展、价值观念和政治倾向等方面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导致学生价值观念冲突加剧、价值取向多元化。低级趣味的信息扭曲他们的心灵,模糊他们的道德意识,降低他们的道德水准,迷失他们的道德方向,侵害他们的身心健康,弱化他们的社会责任感,造成他们的思想道德出现问题。三、提高农村中学生思想道德的对策(一)加强农村中学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学校德育工作的强弱,直接关系到中学生思想道德水准的高低。农村中学必须改变过去将重点放在以分数为评价标准的升学率上,把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将其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调整教育目标,把培养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作为教育的唯一目的。首先学校应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创造良好的氛围,良好的环境,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习成绩的提高。农村中学要重于美化校园,绿化环境,提高校园文化品味;制定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倡导学生实行自我管理,开展各项文化活动,树立典型,弘扬正气,提高学生追求真善美、抵制假丑恶的能力。使学生在文明创建的环境中陶冶情 操、塑造人格、加强修养、规范言行,主动提高自身思想道德素质O其次教育方法上,教师应摒弃硬灌式的说教方法,忽视教育主体的教育方式,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个性,体现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尽量采取形式多样、寓教于行、寓教于学、寓教于乐的有针对性教育和引导活动,不仅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更要强调学生的主体参与,使中学生由教育过程中的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参与者,在互动教育中让学生懂得自己要求自己,自己监督自己,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控制。只有学生真正参与进去了,他们才能有感受,才能在感受中升华道德情感,形成道德认识,从而提高教育效果。再次教育内容上,应具有时代性、现实性。依据社会的变迁来选择适当的思想道德教育内容,要让学生有效地参与社会生活,既要让学生看到社会美好的一面.也要让学生知道丑恶的一面,培养他们的道德判断和选择能力。(二)重视家庭教育 对于农村家长来说,一要摒弃“重智轻德”的旧有思想观念。既要重视子女智育的培养,又要重视其德育的培养,鼓励子女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同时注重孩子的个性的培育和发展。二要履行好自己的教育工作。由于外出务工的家长工作比较忙,对于孩子精神方面的关怀较少,处在青春期的孩子容易造成内心孤独、精神空虚,家长不能不负责任的将有关子女的思想道德教育的责任推向学校和社会。家长要以身作则给子女起到表率作用,对于封建迷信活动、赌博活动、盗窃活动等违法活动应予以坚决抵制。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对其子女所犯的错误应予以急时的纠正和批评,不应片面的关爱对子女进行一味的袒护。三要切合实际制定子女成长计划[2]。培养对子女独立生活的自理能力,尽可能多的为子女提供社会锻炼的机会,在实践过程中使子女能够正确的了解社会生活,认识自我,正确地处理问题,使之形成吃苦耐劳,勤俭节约、自尊自爱、严以律已坚忍不拔的优良品质,正确认识在农村所面临的实际问题,懂得只有通过自身的努力和艰苦的奋斗,才能有效的改变自身的处境。(三)营造良好的思想道德社会氛围中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与良好的社会氛围密不可 分,正面、积极、健康的社会环境,无疑会对农村中学生思想道德产生积极影响。农村应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弘扬社会正气、倡导科学精神,大力宣传体现时代精神的道德行为和高尚品质,激励广大中学生积极向上,追求真善美;坚决制止黄、赌、毒现象,批评各种不道德行为和错误观念,帮助广大农村中学生辨别是非,抵制假恶丑。要把大众传播媒体规范化,使之走向良性发展,为农村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有关部门要加强对校园周边环境的监管整治,彻底清理“三室两厅两吧:为农村中学生的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提高农村中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任务,我们只有把学校、家庭和社会有机结合在一起,努力构建一个全方位的思想道德教育网络,充分整合学校、家庭、社会教育资源,并针对农村中学生的身心特点,扎实有效地开展思想道德教育,才能为祖国培养出一批批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参考文献:[1]贺乾金•中学思想道德教育问题的思考.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7月第15卷第4期[2]武春玲,尹洁,刘莹.由农民工子女心理问题引发的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2006年03期.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举报原因
联系方式
详细说明
内容无法转码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