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3932077
大小:21.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10-17
《关于高校发展定位策略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关于高校发展定位策略思考【提要】本文就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高校应如何科学和合理定位以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阐述了几点建议。【关键词】高校定位策略当前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高校定位已成为高校发展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从系统与子系统的关系分析,简单来说,定位就是要确定一所高校在社会大系统中的位置,在高等教育体系即国内外高等学校中的位置。一、对高校定位的几点建议目前高校定位普遍存在目标上趋同、层次上攀高、规模上求大等现象,因此如何促使高等学校的定位更加科学合理,越来越受到高等教育界的关注。本文对髙校的定位提出如下建议。1、学校的功能定位。高校无疑有别于以探索人类
2、知识未知领域和培养高水平学术人才为主要功能的研究型大学,因此,应选择将其主要功能定位在应用型、技术型人才的培养和社会服务上。所谓应用型、技术型高校,就是指培养社会所欢迎的、能解决生产实际中具体技术和管理问题的人才的学校。高校明确立足于应用型技术型这个层次,主要是为了避免一哄而上、盲目攀比现象,但这不等于放弃努力,具有深厚研究基础的学校仍可将'‘研究”作为主要功能。2、学校的类型和层次定位。高校在确定办学类型时,要坚持从自身条件出发,定性要实际。管理一所大学,首先要搞清楚哪些事情该做,哪些事情不该做。其次,地方高校在学校类型的确定上要从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现状与条
3、件出发,勇于担负起对发展本地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重要支撑作用。再者,一所学校,不是层次愈髙愈好,办学层次、办学类型的差别并不等于办学水平的差别。瞄准社会需要,定位在某个层次,努力办出特色,同样也能体现办学水平和办学实力,同样会受社会的尊重和欢迎。香港科技大学校长吴家玮博士的忠告或许能给办学者较大的启发,他说:''高等学校绝不要追求不适合自身特点的类型,结果造成学校水平下降甚至更糟,就那样没有灵魂而苟延残喘。每所高等学校都应清楚自己的使命,并为自己的身份而自豪,努力使自己成为自己所属类型高校的佼佼者。”3、办学目标定位。高校要注重务实性,这是选准合适的
4、办学目标的基点和支点,也是走出生存与发展的第一步。一些一味向上攀升而办学条件较差、办学历史较短的"专升本”学校,曾提出几年时间内办成全国知名度较高的一流学校,甚至在本科办学条件及质量都没有保证的情况下,就急于追求研究生教育的现象,是不可取的。同时,高校办学目标的定位在时间上要注重发展的可持续性。高校之间不恰当的相互攀比是不足取的,无论是追求“升格”,专科向本科学校看齐、本科学校向“两个中心看齐”、师范大学想摘掉“师范”的帽子等,还是“无奈地降格以求”,比如著名大学办一些专科等,都是与大众化时代高等教育的多样化要求不相适应的。4、学校的服务区域定位。高校在学校服务
5、面上必须清楚为哪些地域服务,能辐射到哪里,兼顾哪些方面,并明确这些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客观实际和基本趋向、结构。这直接体现为学校所培养的毕业生的主要就业层面和就业范围,地方高校应做好为地方服务。我国部属大学大多设在大城市,而地方高校大多在中小城市且招收本地学生为主,毕业生一般就近就业。如果我校能在办学思想上突出鲜明的“地方性”,在人才规格、培养目标、专业设计和办学形式上有较强的为地方服务的针对性,必将对促进地方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对促进高等教育大众化都起到应有的作用。5、学校的活动取向定位。高校的活动取向应该与其他大学的活动取向是有区别的。比如:课程内容
6、的选择应该“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须够用为度”;在教学方法上应该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以解决问题式展开;在研究上以开发型、应用型研究为主;在学生管理上以目标管理为导向等。学校活动取向定位的准确、合理直接关系到学校定位理念的贯彻,关系到办学目标、学校功能的能否成功实现,也直接关系到学校类型的定位到位。没有学校活动取向的合理定位,学校的一切定位就会流于形式和表面化,学校定位的成功就是一句空话。二、重点处理好几个关系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最重要的是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条件和环境。从高校的实际出发,创设和优化育人环境,要重点处理好几个关系。1、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关系。大学
7、应成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沃土。学校不仅要加强学生在知识和能力方面的基础,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能力,更要帮助学生树立对社会高度的责任感和良好的道德品质与心理素质,加强情感、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值得注意的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和应用是一面''双刃剑”,它既可以为人类增加幸福和带来进步,也会给人类带来灾难。如果掌握尖端科学技术的人没有养成与其智力水准相应的道德水准,对社会所造成的影响甚至危害会更严重。因此重视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加强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对于各类人才特别是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十分重要。高等学校是社会精神文明的重要基地,加
8、强学校文化的建设,对于引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