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3931603
大小:41.57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0-17
《分析血涂片观察血细胞在临床诊断中的重要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分析血涂片观察血细胞在临床诊断中的重要性IIIT1分析血涂片观察血细胞在临床诊断中的重要性vfrvfy河南省中医院血液科,河南郑州450007[摘要]目的对血涂片在血细胞诊断中的重要性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2年12月一2013年5月岀现发热或三系异常现象的100例血液标本作为研究对象,实施血涂片的制作、染色以及镜检等操作,认真观察标本中红细胞、白细胞以及血小板的数量、形态、体积大小等,分析血涂片在血细胞形态检查中的作用。结果本组患者中有30例确诊为细菌感染,血涂片提示中性的粒细胞出现中毒变化;4例为白细胞的假性降低,15例为急
2、性期的白血病,5例为单核细胞的增多,16例为巨幼细胞的贫血,9例MDS,3例为骨髓的纤维化,11例为血小板的减少假象,7例为血小板的升高假象。结论在血细胞的临床诊断中需重视血涂片的检查,同时制走有效可行的应对方案,以避免及减少误诊或者漏诊的情况出现,减少病患的就诊时间与费用支出,从而为病患的及时诊断与治疗争取最佳时机。[关键词]血涂片;血细胞;临床诊断;重要性[中图分类号]R446.ll[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654(2013)10(b)-0148-02近年来,随着血细胞分析监测仪的广泛应用,为检验人员的工作带来
3、许多便利,目前部分医院已不再使用血涂片检查血液常规,由此也引发了较多的误诊或者漏诊情况。加上血细胞检查仪器受到外界因素与自身因素的限制⑴,比如温度因素、采血因素、试剂因素等,仅仅能满足筛选的标准。而血细胞的形态、数量以及类型等要依靠血涂片的检查,因此,血涂片在血细胞的临床诊断中起重要作用。现就2012年12月—2013年5月出现发热或三系异常现象的100例血液标本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血涂片的制作、染色以及镜检等操作。具体情况如下报道。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12月一2013年5月出现发热或三系异常现象的100例血液
4、标本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54例,女性46例,年龄均在8~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1.5岁。1.2检查方法首先,按照常规方式选取EDTA-K2抗凝静脉血作为标本[2],并经适量的静脉血滴在血涂片上。待血涂片晾干后进行瑞氏染色。在冲洗涂片之前,先用高倍镜或者低倍镜观察涂片的染色情况,涂片是否符合标准等。与此同时,估算血小板与白细胞的数量是否符合标准。另外,注意观察血小板的形态变化,包括血小板的具体形状、实际大小以及有无聚集等,观察有无巨大的血小板、畸形的血小板等。最后,利用油镜密切观察标本中红细胞、白细胞以及血小板的数量、形态、体
5、积大小等。2结果首先,在100例患者中,有30例被检验出细菌感染,且血涂片提示中性的粒细胞颗粒显著变粗与增多很卩所谓的中毒变化。但其血液常规的检验显示正常;4例确诊为白细胞的假性降低症状,且血涂片的镜检提示白细胞的分布正常;15例确诊为急性期的白血病症状,血涂片检查见有嫩性细胞;5例确诊为单核细胞的增多现象,且血涂片提示淋巴细胞的变异显著变化。其次,经采用血涂片检查后,发现患者的红细胞也存在异常变化。其中包括:16例确诊为巨幼细胞的贫血症状,血涂片显示红细胞的形态均衡,体积增大,且呈椭圆形;9例确诊为骨髓增生异常的综合症(MDS
6、)Z血涂片显示红细胞的大小不同,常见巨大的血小板与多形的红细胞;3例诊断为骨髓的纤维化症状,血涂片提示可见少量泪滴样的红细胞。最后,经细胞学的形态学检查后,发现患者的血小板发生异常现象。包括:11例确诊为血小板的假性减少现象,血涂片显示血小板成堆聚集;7例确诊为血小板的假性升高现象,血涂片显示红细胞的体积变小,血小板的分布无异常。3讨论实验室的检测质量作为临床诊断的重要依据,其数据检测的准确性将与医师的诊断结果存在直接影响[3]。但由于大多疾病的症状相同或疾病的特异性不明显,容易致使临床误诊的情况出现,因而识别临床症状的多样性与
7、复杂性至关重要。另外,大多疾病会具有相似血象,且能够产生数种相似血象的病症。但因血细胞的形态特殊,临床上也可依据其变化的特点来诊断各种疾病。在实验室中,当采用仪器对白细胞进行检测时,少数抗溶性的红细胞、成堆集中的血小板以及有核的红细胞等均会引发白细胞增高的假象,而且患者哭闹、遭受刺激等也会弓
8、起白细胞的升高。因此,临床上对细菌感染的判定,不能仅仅根据白细胞的增多现象。当血涂片的检查显示中性粒细胞的颗粒显著增粗及增多,则表明该细胞发生中毒变化,可判走为细菌感染。而在血细胞的形态学检查中,血小板的数量容易受到红细胞的碎片、细小红细胞
9、的数量等因素影响,这可能会导致血小板发生显著的增高变化。EDTA能使血小板的结构产生改变[4]z且膜糖蛋白糖基化后会与其复合物本身的抗体有机结合,进而引发血小板黏附或者聚集在白细胞的周边。而这些攀附在白细胞上的聚集物,会由于体积的不断增大被误认为血小板,最终引发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