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3929475
大小:23.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0-17
《初中《科学》课程教学有效性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初中《科学》课程教学有效性探究【摘要】浙教版《科学》课程是一门初中综合性课程,将物理知识、化学知识、生物知识和地理知识等糅合到一起,形成一个整体,教学目标应该是注重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所以,初中科学教师要通过课堂教学方法的不断探索和革新,提高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而更好地实现科学素养培养目标。本文就从浙教版《科学》教学出发,结合笔者自己的教学经验,对《科学》课程的有效性进行研究。【关键词】初中科学有效性【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0-017
2、6-011.引言《科学》课程是一门综合性课程,整个课程的设计思路是按照学生的科学认知的发展规律而进行的,对于学生的科学思想和科学探究精神有积极的培养作用,因此,科学课教师要采取有效措施改进科学课堂,确保科学课堂的有效性,提高教学质量。2•浙教版《科学》课程内容特点浙教版《科学》课程教学目的是,提高学生获得科学知识和技能的能力,帮助学生掌握科学原理和实现方法,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科学课程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的探索和试验中来,勤动手、多思考、常探究,从而提高学生搜集信息、获取知识、分析问题和解
3、决问题的能力。例如,第六册的最后一章是“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这一章节在整个初中科学课程中具有总结意义,也集中体现了科学课程的教学目标:提高学生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建立可持续发展观念,用时又重视学生对实际生活区域中环境问题的调查和分析,从而激发起学生保护环境、关爱大自然的情感。同时,这一课程重视利用科学的方法对科学问题进行探究,用科学实验、假说等方式对身边的事物进行观察,对科学结论进行证明。例如,在长度、温度、体积等章节,课程安排观察、测量等方法让学生亲自对身边事物进行观察和探究。整个科学课程都渗透
4、着实验和探究活动(六册教材中,探究和实验活动共有61项),探究的问题涉及面广,通过这些活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动手能力得到提高,有很好的教学效果。与此同时,《科学》课程还重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勾连与渗透,越来越符合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3.《科学》课程有效性措施基于《科学》课程内容的独特性,《科学》教学也应该适应课程内容的特点,通过适合这一学科特点的教学方法,提高《科学》课程的有效性,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3.1重视实验教学科学教材中的很多规律和概念是通过实验来得到的,所以科学课堂重视利用实
5、验的方法,对书本上给出的结论进行验证,演示实验比单纯的讲解更加直观、真实、生动,更具有探索性和说服力。对于教材上列出的实验,教师要认真研究并严格操作,并带领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大胆探索,让学生亲眼见证奇妙的科学现象。《科学》课程中的实验贴近生活,为师生之间的互动提供一个广阔的平台,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地将教材中要求的实验全部落实。同时,由于受到器材、地域、操作性等方面的影响,很多实验总是不能达到预想的效果,这就需要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进实
6、验中的操作。3.2利用多媒体模拟教学科学教材中有大量的实验,大部分实验都可以在课堂上进行操作,但是也有一部分实验例如天体运动、变化等实验演示,由于教学条件、现实条件的限制,无法直接演示,这时,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模拟实验,辅助教学。七年级(上)的第三章中,日食、月食、月相的变化演示,如果单纯使用手动的二维演示各个天体之间的空间位置变化,演示起来复杂晦涩,学生也很难理解,而利用多媒体,可以实现三维空间模拟,天体之间的相互运动和相对位置都一目了然,减少学生的观察和学习障碍,使学生更加有信心。另外
7、,在大气水循环演示等实验中也可以尝试使用多媒体。3.3增加学生课堂参与度科学教学重视学生的参与,通过学生自己思考、亲身实践,体验科学过程与方法,提高实践能力,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所以,科学课堂上,教师应该加强与学生的互动,给学生更多的机会回答问题、参加讨论,让学生成为实验的主体。3.3.1利用课堂提问与讨论教师的提问是学生在课堂上主动思考、把握课堂线索和重难点的外在因素,教师要通过提问让学生主动思考,对课时的重点和难点进行明确,提高听课的目的性,同时,也可以通过鼓励学生提问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发现
8、问题并思考问题,如果自己没有办法解决,就在课堂上提出来,由老师和全体学生一起讨论解决。笔者每周都设置一节复习课,复习课之前,笔者对本周的主要章节框架进行回顾复习,让学生对本周的科学知识进行整理,在整理中把自己的学习盲点和学习中的疑问记录下来,然后在课堂上提出来,老师和学生一起讨论解决。笔者发现,科学课堂上的提问与讨论可以让学生表达自己的见解,各抒己见、发散思维,给学生提供一个充满活力的课堂。在讲解《物体为什么会下落》时,笔者为了让学生认识到质量与重力之间的关系,笔者根据学生在生活中的经验提问“生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