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3924062
大小:48.21 KB
页数:23页
时间:2019-10-16
《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吴文博:初中古诗词鉴赏讲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吴文博:初中古诗词鉴赏讲座一、从初中课文中学过的诗词中看古代诗词的特点、规律 (一)先看体制小的诗,如绝句。 绝句,又称绝诗、截句。它好像截取律诗的一半,每首四句。就其规格看,有的后一联对仗,类似律诗的首联、颔联;有的前一联对仗,类似律诗的颈联、尾联;有的两联都对仗,类似律诗的颔联、颈联;有的不用对仗,类似律诗的首联和尾联。绝句的韵脚在二、四两句,通常押平声韵。第一句如押韵,也押平声字。绝句有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两种,简称“五绝”和“七绝”。 别看小小的绝句,写起来十分不容易。古人在结构章法上是有规矩的。我们一起来看看。 【山行留客】张旭 山光物态
2、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张旭:生卒年不详。字伯高,吴(今江苏苏州)人,曾任常熟尉,金吾长史,世称“张长史”。他擅长草书,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长于七绝,写景尤佳。 四句诗是按照起、承、转、合的方式来结构全篇的。 起句“山光物态弄春晖”写山林之景。严冬过尽,万象更新,阳光和煦,山色格外明媚,万物在春光中显得生机勃勃、光采焕发。“弄”字特别有意味,拟人修辞法,写出了万物活跃的情态。 承句“莫为轻阴便拟归”是诗人挽留客人的意思。你不要因为天边飘来一片薄薄的阴云就打算下山啊,山中的万般景致你还没来得及观赏哩! 由此
3、我们可以想见诗人劝留客人的情真意切而又委婉恳切。 转句是全诗翻出新意的地方。一般都要联想想象,跳跃转换。“纵使晴明无雨色”是设想之辞,虚写,不是眼前景。即使是天气晴朗,你走入深山,也不免沾衣欲湿。更何况眼前这空山幽谷,云封雾锁,水气朦胧,花叶露浓的情形呢。 结句是全诗的结尾,一般要点题。“入云深处亦沾衣”紧承上一句,完整表达了诗诚恳留客的意愿。全诗题为“山行留客”,读到此我们可以看出诗人希望客人留下来的强烈意愿,在表达了采取了委婉的修辞方法,语浅情深,委婉动人。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4、这是一首五言绝句。按照起、承、转、合的章法,四句诗的内容理解就容易得多了。 起句“强欲登高去”与承句“无人送酒来”起承紧密,共同完整地叙述了一件事:重阳佳节,诗人勉强登上高处远眺,然而在这战乱的行军途中,没有谁能送酒来饮。转句合句笔锋一转,从眼前想到故乡,心情沉重地遥望故乡长安,那菊花大概傍在这战场零星地开放了。“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从字面上理解似乎没有什么,但联系诗人身处战场,节日期间难免思念故乡,而思念故乡之中更体现了对国事的忧虑以及对战乱中人民疾苦的关切。这是一个边疆战士的思念,国事、家事,天下事融为一体。 可见,古人写诗是按照一定规律写的。这个规律就
5、是起、承、转、合四字结构章法。 练习一、请按照绝句结构章法四字规律理解下面绝句诗。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提示】《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的抒发感愤、寄以慰藉的一首七绝。起句写出了春光消逝时的萧条景况,渲染了环境气氛的黯淡、凄楚;承句是对王昌龄"左迁"赴任路途险远的描画,显出李白对诗友远谪的关切与同情;转、合两句寄情于景,对诗友进行由衷的劝勉和宽慰。全诗选择了杨花、子规、明月、风等意象,以奇特的想象力编织出一个朦胧的梦境,通过
6、对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王昌龄怀才不遇的惋惜与同情之意。 【夜雨寄北】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提示】《夜雨寄北》是晚唐诗人李商隐身居异乡巴蜀,写给远在长安的妻子(或友人)的一首抒情七言绝句,是诗人给对方的复信。诗的开头两句以问答和对眼前环境的抒写,阐发了孤寂的情怀和对妻子深深的怀念。后两句即设想来日重逢谈心的欢悦,反衬今夜的孤寂。这首诗即兴写来,写出了诗人刹那间情感的曲折变化。语言朴实,在遣词、造句上看不出修饰的痕迹。与李商隐的大部分诗词表现出来的的辞藻华美,用典精巧,长于象征、暗示的风格不同,这
7、首诗却质朴、自然,同样也具有“寄托深而措辞婉”的艺术特色。 【泊秦淮】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提示】《泊秦淮》是唐代文学家杜牧的诗作。此诗是诗人夜泊秦淮时触景感怀之作,前半段写秦淮夜景,后半段抒发感慨,借陈后主(陈叔宝)因追求荒淫享乐终至亡国的历史,讽刺那些不从中汲取教训而醉生梦死的晚唐统治者,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的情怀。全诗寓情于景,意境悲凉,感情深沉含蓄,语言精当锤炼,艺术构思颇具匠心,写景、抒情、叙事有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