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5338516
大小:25.33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1-12
《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表达技巧与诗歌鉴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表达技巧与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与诗歌鉴赏古代诗歌鉴赏是语文高考的一个独立的考查内容。很多考生面对这类试题大多会手足无措,尤其是对高考试题中诗歌表达技巧的鉴赏,常常会觉得无从下手。究其原因,除了古今文化的差异之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因为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这一概念,定义含糊,内容繁多,考生难以清晰地梳理。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是一个非定性的概念。首先是概念的名称说法多样,有写作方法、表现手法、写作技巧、艺术手法等,不一而足;其次是概念的内涵模糊不清,表达方式、抒情方式、修辞手法、结构特点等,含糊混乱。因此,诗歌鉴赏非常需要对“表达
2、技巧”这一概念进行梳理,从而界定古代诗歌表达技巧的内容及其相应关系。表达技巧的第一层面应该是表达方式。表达方式有五种:记叙、描写、说明、抒情、议论。五种表达方式中,说明的表达方式在古代诗歌中很少出现,记叙和议论多出现在叙事诗中。比如杜甫的《客从》(2013年全国大纲卷),通篇在讲述故事:有个客人从南海来,送了我一颗珍珠,我把它珍藏在竹箱里,等候官家的征求;但日后打开箱子一看,珍珠化成了血水,我现在再也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应付官家的征敛了。此诗大约是公元七六九年(唐代宗大历四年)杜甫在长沙所作。它用具体的叙述来揭露统治者对
3、人民的横征暴敛,是一首寓言式的政治讽刺诗。就古代诗歌而言,描写与抒情是最常见的表达方式。描写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景物的状态具体地描绘出来。诗歌中的描写,主要有景物描写和人物描写,其作用就是通过再现自然景色特点,描摹事物情状,描绘人物形貌及内心世界,从而表达出诗人某种强烈的思想感情。比如如南宋张炎的《鹧鸪天》:“楼上谁将玉笛吹,山前水阔暝云低。劳劳燕子人千里,落落梨花雨一枝。修禊近,卖饧时,故乡惟有梦相随。夜来折得江头柳,不是苏堤也皱眉。”(2013年广东卷)词人在上片中借助楼上笛声、迷蒙山水、千里燕子、雨中梨
4、花等具体的景物描写,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自己愁苦的思乡之情。再比如清人钱继章的《鹧鸪天·酬孝峙》:“发短髯长眉有棱,病容突兀怪于僧。霜侵雨打寻常事,仿佛终南石里藤。 闲倚杖,戏临罾。折腰久矣谢无能。熏风未解池亭署,捧出新词字字冰。”(2013年重庆卷)此词中“发短髯长眉有棱”是肖像描写,写词人的容貌病态怪异;“闲倚杖,戏临罾”是动作描写,写词人的的情趣恬淡闲适;而“霜侵雨打寻常事,仿佛终南石里藤”则比喻词人性格的坚韧不拔。词人用描写刻画外貌,突显情趣,具体形象地表现了词人坚决不与清朝统治者合作的气节。抒情,是指作者的思
5、想感情在诗歌中的表白和抒发,即表达情思,抒发情感。诗歌中的抒情包括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又可分为借景抒情、即事感怀、用典抒情和托物言志(托物喻理)四种。比如李贺的《南园》:“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诗歌把自己想要建功立业的情感毫不矫饰地直接抒发出来,这就是直抒抒情。又比如陆游的《临江仙》:“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酒徒一半取封候,独去作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蓬三扇,占断蘋洲烟雨。镜湖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与?”(2013年湖北卷)词的上片前三句
6、追忆当年军中的生活,后两句则将那些整天酣饮的酒徒一个个都受到封侯,而自己只能做个闲散的江边渔翁做对比。词人壮志未酬而只能隐居的无奈与牢骚的情感借助于词人的怀想与比较而得以体现,这就是间接抒情中的即事感怀;而词的下片结尾借用了贺知章的故事用来含蓄地表现对统治者的不屑以及愤慨不平,这便是间接抒情中的用典抒情。表达技巧的第二层面是表现手法。这里的表现手法是特指如何运用表达方式的技巧和方法。比如怎样描写,怎样抒情,怎样说理等。以描写为例,诗歌中的描写要关乎时间、空间、逻辑三种关系。时间关系即古今关系。古,指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
7、;今,指诗人所处的时代。此关系中常见的是借古讽今和怀古明志(或怀古伤己)两类。刘禹锡的《台城》,以古都金陵的核心──台城这一六朝帝王起居临政的地方为题,描写了六朝纵情作乐的荒淫生活,与如今野草丛生的凄凉景象形成了鲜明对比,把严肃的历史教训化作了触目惊心的具体形象,寄托了无限感慨,这是借古吊今。李白的《古风》(其十):“齐有倜傥生,鲁连特高妙。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曜。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2013北京卷)此诗“托鲁连起兴以自比”,全诗借鲁仲连、平原君等古人行状来表达
8、自己辅弼天下,建功立业,不慕名利,功成身退的人生志趣和理想,是为怀古明志。空间关系即空间顺序,是指诗人写景状物的角度,如远近、高低、俯仰、上下、左右、点面等。清人江湜的《山寺夜起》:“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开门惜夜景,矫首看霜天。谁见无家客,山中独不眠。”(2013年山东卷)诗人夜起赏景,上见月升岩巅,下视溪涧流烟,诗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