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科介入检查术后穿刺部位损伤的护理对策

神经科介入检查术后穿刺部位损伤的护理对策

ID:43918861

大小:24.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0-16

神经科介入检查术后穿刺部位损伤的护理对策_第1页
神经科介入检查术后穿刺部位损伤的护理对策_第2页
神经科介入检查术后穿刺部位损伤的护理对策_第3页
神经科介入检查术后穿刺部位损伤的护理对策_第4页
资源描述:

《神经科介入检查术后穿刺部位损伤的护理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神经科介入检查术后穿刺部位损伤的护理对策内容摘要:【摘要】目的:探讨神经科全脑血管造影术后穿刺部位损伤的发生率、形成原因及有效护理措施。方法:对476例行全脑血管造影术后患者观察其穿刺部位有无血肿形成,分析血肿形成原因,总结有效护理措施。结果:穿刺部位血肿发生率为5.4%,发生血肿主要原因与操作不当、局部压迫止血时间不够和患者不能很好配合有关,发生血肿的病人经过有效护理血肿均能良好吸收。结论:按照穿刺部位血肿的形成原因进行针对性护理能有效减少血肿的发生率,降低介入手术的并发症,提高护理质量,减少医疗纠纷。【关键词】介入术;股动脉损伤;护理全脑血管造影术(dsa)是目前

2、诊断脑血管病的金标准,己在神经科广泛开展,为许多脑血管病患者下…步的治疗提供了最直接的依据,手术成功率高,恢复快。但仍存在一定的并发症,其中穿刺部位血肿是经股动脉穿刺插管途径行全脑血管造影术最常见的合并症[1]。若治疗护理不当轻者血肿吸收缓慢,重者出血量大时引起压迫症状,肢体远端静脉回流受阻或动脉搏动消失,导致休克,危及生命。此外,还可压迫邻近的股神经,产生股神经损伤的临床症状。引起不必要的医疗纠纷。本文对476例全脑血管造影术后穿刺处出现不同程度血肿的26例经过精心治疗和护理后痊愈出院的患者,进行分析总结,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

3、007年8月・2010年8月在我科局麻下经股动脉穿刺插管途径行全脑血管造影术病人,共476例,其屮男274例,女202例,年龄28-84岁,平均61岁,术后发生血肿病人年龄44-78岁,平均65岁。1.2方法:对476例行全脑血管造影术后患者的穿刺部位进行观察,重点查看有无局部渗血及皮下血肿,足背动脉搏动及有无操作侧下肢水肿,分析归纳血肿形成原因,总结减少血肿发牛和促进血肿良好吸收的护理措施。2结果476例患者术后发生局部血肿26例,占5.4%0经归纳总结,发生血肿的原因有:①操作不当:主耍是由于术者对股动脉局部解剖不甚清楚、操作不熟练、紧张等原因所致,共有3例,占1

4、1.5%;②局部压迫止血时间不够,有10例,占38.5%;③患者不能很好配合,不能坚持24小时右下肢制动以及过早下床活动,下床活动剧烈所致,有9例,占34.6%;④其它原因:包括包扎不合理、老年病人、肥胖病人、血管功能和凝血功能差等因素,有4例,占15.4%o出现血肿病人经过重新包扎,延长压迫和卧床时间等处理,血肿均可在2・7天良好吸收。3讨论3.1局部血肿形成原因分析:主要原因为局部压迫时间不够及患者不能很好配合。股动脉穿刺压迫止血有三种方法,包括传统压迫法、动脉压迫止血器和血管封堵器止血法。沙袋脱落或重量不足、动脉压迫止血器松动移位、血管封堵器滑脱等均会造成压迫止

5、血时间相对过短,是血肿形成的主要原因。这与患者耐受性差,因紧张和肢体长时间制动带来的不适导致频繁变换体位,造成下肢制动不良,不能积极配合有关。躁动病人尤为多见。此外,由于患者血管条件差或手术者穿刺技术不熟练,反复多次穿刺损伤血管壁,短时间内在血管同一部位形成多个针孔,导致血管完整性受损,再加上股动脉血液压力大,血流速度快,血管上皮细胞和血小板不容易覆盖穿刺口,导致血管修复时间延长,也是血肿形成的重要原因。过早下床活动,下床剧烈活动极易使压迫点移位而致血肿。本组屮有3例患者采用传统压迫止血法,因不习惯床上小便,卧床不到8小时下床入厕,出现血肿。包扎固定不合理也是产生血肿

6、的原因之一,这与操作者的专业技术水平有关,包扎固定时,过紧影响血液循环,过松容易出血。有2例患者由于包扎过于松动,出现穿刺口渗血,血肿。特殊人群,如肥胖者,穿刺时动脉搏动不明显,给穿刺带来困难,压迫时又较难找准穿刺点,以致压迫不彻底,穿刺口闭合不完全,同时包扎固定困难。老年人容易发生术后血肿与老年人本身的生理特点有着密切的关系:动脉硬化患者,血管条件差;凝血机制差的患者,容易术后出血,造成皮下血肿;高血压和糖尿病也是出血的一个危险因素。由此类原因导致术后穿刺口血肿的有6例。另外,当患者在行全脑血管造影术时,抗凝剂的应用使凝血时间延长,易化了股动脉穿刺后出血。3.2护理

7、3.2.1术前护理:术前要进行充分的宣教,加强心理护理,让患者了解到不当活动可能带來的危害,使患者熟悉术后肢体制动时间和卧床时间。不同压迫止血方法,术侧肢体制动时间和卧床时间各不相同,传统压迫止血法术侧肢体需制动24h,卧床24h;血管压迫止血器需制动6-8h;血管封堵器需制动3・4h。患者卧床时间长会腰酸背痛,可给予按摩。有国内文献报道术后卧位变换练习[2],按摩背部及术侧下肢,健侧下肢自由活动,协助患者侧卧,向健侧翻身15。-20°,背部垫软枕并保持术侧下肢伸直。术后尽量避免剧烈咳嗽、打喷嚏、用力大便等,下床后避免剧烈活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