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浅议基层公司风险管理及控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议基层公司风险管理及控制[关键词]基层公司;风险管理;控制体系—、基层公司主要面临的风险(―)片面追求业务规模对风险管理重视不够部分基层公司片面追求业务规模,对风险管理重视不够。伴随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保险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原有市场主体优势明显,新的市场主体不断出现,行业竞争日趋激烈。我公司初入市场,正处于资源原始积累阶段,盲目圈地占荒,片面追求保费规模、市场占有份额和短期利润,而忽视企业的长远利益和对经营风险的防范,可能导致违法违规经营行为发生。(二)从业人员风险管理意识淡漠保险费质量不高从业人员风险管理意识淡漠,险种结构不合理,保险
2、费质量不高。目前,各渠道实行绩效工资,一线展业人员是以保费为基数按一定的比例提取薪酬。由于利益机制驱使,导致一线展业人员风险意识淡漠,把业务的重点锁定到多收取保险费方面,而对承保的保险标的风险程度却很少关心,往往导致险结构不合理,高风险的保费占比偏高。(三)管理人员法制观念淡薄容易导致短期行为发生少数基层管理人员法制观念淡薄,短期行为严重。行业内部有少数基层管理人员为了获取个人或小团体利益,不惜采取一些违规违纪甚至违法手段。例如超权限承保、超权限理赔,擅自扩大保险责任,有价单证管理还不到位;截留挪用保费资金、占用保户赔款,私设小金库等,对
3、企业经营造成一定的风险。(四)风险管理基础薄弱基础管理工作从严格意义上讲才刚刚起步,与公司总体要求还有差距。(五)内部控制不力措施乏力、力度不够、平衡制约机制的建立尚需要完善。(六)缺乏相应的风险管理部门和专业人才目前国人力成本限制,各基层公司基本上均未设置专门的风险管理机构,保险行业风险管理职能被分散到各个业务管理部门。这些部门往往只针对所分管业务的风险,单独地采取一定对策;因而,缺乏系统性、全局性。另外,基层公司内部有些业务管理部门通常是各自为战,缺乏统一指挥、科学调配、信息共享的联动机制,不能形成风险管理的整体合力,造成企业资源的浪
4、费。风险管控人主要由财务人员和业务人员组成,缺乏相应专业专业知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有限。二、风险防范措施(一)把握重要环节1•事前教育,保障到位。业务指标完成的好坏主要在人,要求基层公司干部员工树立风险防范意识、再者加强人员招聘选拔把关,将工作责任心强的员工以及业务能手、技术精英选入机构从业岗位,并按岗位制约原则,配齐配强。组织好业务培训,省公司应定期不定期对存在问题的网点进行业务指导,为员工防范业务风险从被动防范变为主动防范提供了技术和能力支持。2•事中按规监督,岗位制约到位。事中按规操作,岗位制约是防范机构业务风险的关键。
5、也是案件有效防范的第一道防线。各基层公司应着力做好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科学安排业务操作范围。为避免监管的“真空”,根据岗位特点、人员素质、制度要求,对每位员工的业务范围作了明确界定,使他们知道自己该做什么,该怎样去做。日常各项业务操作既分工,又相互制约。二是省公司业务中心、财务中心严格把关,授权管理。由于柜员素质参差不齐,业务风险程度也不相同。对于素质相对较差基层公司或操作人员,应格外关注其业务操作的合规性,经常提醒,及时指导,使其自觉养成按规操作的习惯。3•事后检查,监督到位。事后检查监督是防范业务风险、加强内控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6、。省公司内控合规部门、业管客服中心、财务中心应定期或不定期到基层公司现场对各基层公司业务交易及管理事项进行真实性、合法性、完善性审查。特别重视原始凭证、原始合同、集体决议纪录、预算审批流程、重要凭证管理使用及管理检查,发现问题,当场整改。当场整改不了的,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其次,应建立基层公司自查机制,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及时补救。省公司各部门对事后监督实行工作质量的量化考核。再次,做好内基层公司与省公司业务、财务、有价单证核对,是做好内控管理,防范业务风险O4•风险管理考核,责任追究到位。没有奖惩制度永远是苍白无力的,因而实行风险合规管
7、理考评,责任追究制,是基层公司业防范风险、加强内控建设,实现责、权、利相统一的又一有效措施。有效防范业务风险,提高基础工作质量,促使基层公司干部员工做好本职工作是责任追究制。(二)采取主要措施1.加大基层公司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力度。建立明确的机构业务岗位责任制,细化每个岗位可为不可为的界限,明确具体操作要求,力争做到相同岗位制式化管理。一是要从基层公司岗位做起,严格细分一员工,制定具体而又切实可行、便于监督的岗位操作指南,落实责任制,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一目了然。二是要在理顺部门间关系的前提下,对机构各项业务进行逐项梳理,逐项提出规范达
8、标整治措施。这也是机构业务部从事后监督向过程监督转移的一个重要步骤。三是要建立机关内控综合评价考核办法,细化和量化考核指标,考核结果与被评价部门人员利益、负责人任职资格、评先资格等挂钩,督促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