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3916118
大小:19.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0-16
《浅议当前农村中学生厌学学校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议当前农村中学生厌学学校对策摘要:教育是强国之路,兴国之要,是公民成才的关键。但是,在农村,中学生厌学的现象普遍存在,不利于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本文从学校教育的角度,提出了几个改善农村中学生厌学现象,增强学生学习兴趣的对策。关键词:农村中学生厌学学校教育对策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与学生的学习效率、学校的教育效果有着密切的联系。据武汉市“十一五”规划专项课题:《农村高中学生厌学心理分析及对策研究报告》显示,7.8%的学生“对所有课程学习毫无兴趣”,47.2%的学生'‘对部分学科存在厌学情绪”
2、。在农村,有厌学情绪、厌学心理的学生不在少数。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是内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导致农村中学生厌学的原因,除了学生自身的原因,还有诸多的外因,如家庭、学校、社会等。而学校作为专门的教育机构和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重要场所,应积极改进学校教育,培养中学生的学习兴趣,预防、矫治学生的厌学心理,推进农村基础教育的进程。针对学生厌学的现象,学校可采取以下几点对策:、转变教育观念,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尽管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实质的素质教育已提出多年,但是,中、高考分数仍是高校录取的最重要依据,是中学特别是城镇中学考核教学质
3、量的最要要标准。迫于应试的压力,很多农村中学仍践行着“唯分数论”,片面追求升学率,大搞“题海战术”,增加学生的作业量,并且“压榨”学生的课余时间,造成学生极其沉重的学业负担。虽然教育部门早已提出“减负”,但在农村中学却是纸上谈兵,或是没能够长期落实。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活泼好动,朝气蓬勃,沉重的学业负担,极易导致学生出现厌学情绪。因此,学校作为专门的教育、培养人才的机构,必须要转变“一切为了考试”的教育观念,认清教育的真正目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不是培养做题的机器;明确国家和社会的需要:复合型、有创新思维的人才,而不是考试的天才;树立'‘
4、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教育观念,注重对学生创新思维、动手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另外,完善多元化的评价机制,改变“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这一片面极端的评价方式,多方面、多维度综合评价。二、加强教学设施建设,丰富学校生活目前,在很多农村中学,黑板、粉笔、三尺讲台仍是教学的最主要工具。一些本来可以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课程,如音乐、美术、实验探究、体育课等,也因为缺乏必要的教学设施而无法正常进行教学活动。另外,由于学校缺乏教学实施,学生短暂的课余时间也无法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学习的压力和疲惫得不到释放
5、,达不到劳逸结合的效果。学习生活枯燥单调,课余又得不到放松,这样“监狱”式的学习环境,学生难免产生厌恶、疲倦的心理,从而失去学习的兴趣。因此,不断完善农村中学教学设施,势在必行。学校应完善音乐、美术、实验、体育课等课程的教学设备,如购买实验器材、乐器、体育器材,增加篮球场、乒乓球桌、下棋室、阅览室等有利于培养学生兴趣爱好、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教学设施,如此,能够为学生营造人性化的教学氛围和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提高学习的兴趣。除此之外,学校还应结合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本校学生实际情况,多开展课余活动,丰富学校生活,比如开展演讲、朗诵比赛、
6、话剧表演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营造朝气蓬勃、多姿多彩的校园氛围;组建兴趣小组,允许学生在课余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使学生能够感受校园生活的乐趣。三、改进教学方法,打造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堂教学模式新课程改革提倡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作引导的教学理念,主张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是,在部分农村中学,新课改流于形式。课堂上,学生雕塑式的成排就坐,教师在讲台上唱独角戏,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这种''灌输式”教学模式,生硬死板,缺乏活力,难免让学生心生厌倦,觉得学习索然无味,久而久之,必然产生厌学情绪。因此,必须打
7、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践行新课改理念。在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作引导,鼓励学生多说、多做,运用讨论、合作探究、自主学习、案例分析、情景设置等多种教学方法,采取话剧表演、情景模拟、做游戏、欣赏视频、朗读等多种直观且切合教学目标的形式,丰富课堂、活跃课堂,让学生体验学习过程中的乐趣。四、提高教师职业素养,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强人必先强己,律人必先律己。首先,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培养求学务实的态度,不断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随着科技的发展,知识日趋呈现出多元化,教育的内容不应再是陈旧单一的书本知识,更多的是新兴技术支持下的新的知识元素,联系生活,贴近
8、学生,具有更好的指导意义和可操作性,教师若改变教条主义的束缚,与时俱进,树立多元知识结构观,站在知识传播的前沿,注重知识的实效性,即可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其次,提高教师的职业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