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3916080
大小:27.52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10-16
《浅议当代大学生感恩教育缺失及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议当代大学生感恩教育缺失及对策感恩教育是高校德育的基础,但是,在实际的德育工作中感恩教育并没有得到重视。无论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还是大学生自我教育都认识不足,同时还有社会大环境都不同程度的导致感恩教育的缺失。形成缺失的主要原因也是多方面的。一、当代大学生感恩教育缺失的形成原因仁家长对孩子过度娇宠和溺爱,弱化了感恩教育。从家庭教育层面来看,家长一味注重孩子的成才教育,忽视成人教育。中国的父母有一种传统意识,认为自己对孩子的付岀是天经地义的。许多家长补偿心理过重,总是把自己未曾实现的理想完全寄托在孩子身上。他们没有按照一个合格社会公民的要求去塑造和培养子女,而是把子女当
2、作实现自己意愿的“私有财产”,在生活上大包大揽,一味地宠爱、溺爱子女,却从不要求子女感知自己付出的爱,感知自己生活的艰辛,也从不要求子女回报。使本来应为双向互动的父母与儿女之间的情感,成为仅是父母对儿女无私奉爱的“单边行动”。正因为父母自身对感恩教育的重要性的漠视,势必影响到大学生感恩意识的养成。在许多大学生看来,学习是我的天职,感激父母暂时还没想到,这是父母对孩子过度娇宠和溺爱的必然结果。2学校教育重视学生升学和就业,忽视感恩教育。从学校教育层面来看,虽然提倡德、智、体全面发展,但长期以来,我国的应试教育模式主要以学生的升学率、就业率作为衡量学校、教师和学生的标准,
3、在这一价值取向的影响下,不可避免地忽视了对学生的感恩教育。高校重视学生的智育,而忽视对大学生的德育教育,也忽视了高校教育的育人功能。许多大学生表现出的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缺乏修养、情感冷漠等,都与高校德育工作落实不够,尤其是忽视感恩教育有关。既然中学感恩教育没有落到实处,高校德育理应补上感恩教育这一课。高等教育必须以学生的“成人”为出发点,让学生“先成人再成才再成功”,努力培养“有德又有才”的接班人,这是高校德育的重点所在,也是感恩教育必须加强的重要原因。3•大学生自我教育的缺失。从大学生自身来看,受学校和家庭对感恩教育忽视的影响,大学生自身对感恩教育的重要性同样
4、认识不足。当代大学生自主意识、权利意识、民主法制意识强烈,但自立意识、责任观念淡薄,依赖思想、享乐思想严重。部分学生存在心理上的偏差,甚至认为父母、师长和社会都是欠他们的,而他们不欠别人。父母、师长和社会为他们所提供的一切都是应该的,而且还满腹牢骚、怨天尤人,抱怨社会对他们的不公正。感激、尊重和珍惜成了没必要的东西。相反,他们却不反思自己应该做些什么、能够做些什么。对自身缺乏反省,当然很难理清自己的社会角色,明确自己的权利义务关系。他们注重的只是自己的学业成绩和能力培养,而忽视感恩情怀的培养。4•从社会角度来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经济的发展一方面激发了人们
5、在社会活动尤其是职业活动中的智慧和才能,另一方面,由于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感恩意识”已经淡化到匮乏的状态,金钱和利益的权衡、自私与自利的贪婪不仅侵蚀着人与人之间的真情,而且蚕食着人们的良知,这必然导致人际关系的功利化,使人与人之间缺乏应有的信任,给涉世之初的学生带来了不少负面效应。当代大学生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之中,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不可避免地导致了感恩意识的缺失,更不懂得如何表达对父母、亲朋、教师以及社会的感激之情。二、解决对策感恩并非是与生俱来的天性,它需要点拨和引导,要通过教育来促使人们形成一种感恩的心态、品德和责任,进而化为感恩的行为。感恩教育包括三个层次:一是
6、认知层次,要认识和了解自身所获得的恩惠和方便,并在内心产生认可;二是情感层次,要在认知基础上,衍生出一种愉悦、温暖和幸福的情感,从而转化为一种自觉的感恩意识和一种回报恩情的冲动;三是实践层次,要将感恩的意识和回报的冲动转化成为报恩乃至施恩的行为,并形成习惯性,回报恩情、乐善好施、甘于奉献等。这三个层次相辅相成,形成一个有机的统一体。1.营造感恩气氛,培养感恩意识①家庭方面。家长要注意从思想上和生活细节上培养大学生的感恩意识,让大学生能够体验父母的辛劳,从而更加热爱家庭、珍惜生活、感恩生活。②学校方面。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进行正面引导,让学生观看一些感恩题材的教学视频,写
7、观后感;发挥“两课”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并将感恩教育渗透到各学科的教学之中。引导大学生对自身的角色定位和成长历程进行思考,澄清与抵制各种消极、错误的道德意识,教育他们无论是父母给予的生命、朋友给予的友情还是教师给予的智慧,这一切都是恩情。当然,“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因此,教师首先要重视加强自身建设,做到言行一致,以身作则,从而以身教示范作用去影响和带动学生。③社会方面。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员,不可避免地要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互相帮助、互相关心、互相尊重,都会对学生起到良好的熏陶,使他们心存感恩,感谢社会。反之,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