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3907959
大小:221.66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9-10-16
《第二十一章刑法各论概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第一章、刑法概述一、刑法概念和分类: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刑法典、单行刑事法律、附属刑法规范(①笫一条为了惩罚犯罪,保护人民,根据宪法,结合我国同犯罪作斗争的具体经验及实际情况,制定本法。②第二条刑法的任务,是用刑罚同一切犯罪行为作斗争,以保卫国家安全,保卫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保护国有财产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维护社会秩序、经济秩序,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二、刑法的基本原则:①罪刑法定原则②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③罪责刑
2、相适应原则三、刑法的体系和解鄴:总则、分则、附则1•以效力分:立法解科、司法解科、学理解科(无权解科)(最高法院、检察院、人大及常委会有权解鄴)2.以解释方法分:文理解释、论理解释(扩张解释、限制解释)四、刑法的空间效力(以属地原则为基础,属人原则、保护原则、普遍原则为补充)1.地域上的效力(屈地原则):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的,除法律有特别规定的以外,都适川本法1)领域的含义:领陆、领空、领水;船舫、航空器2)法律冇特別规定的含义:①字冇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外国人的刑事责任,通过外交途径解决②港澳台地区刑法不适用③尺族H治
3、地方由自治区人人制定变通规定,报人人常委会批准。3)对在中国领域内犯罪的认定:犯罪行为或结果有一项在中国领域内的,就认为在中国领域犯罪。2.对人的效力(属人原则)1)我国公民犯木法规定之罪的适用木法,但按最高刑为3年以下有期的,可以不了追究2)国家工作人员、军人犯罪的,适用木法3)凡在中国领域外犯罪,依本法应当负刑事责任的,虽经过外国审判,仍可以依本法追究,但在外国已经受过刑罚处罚的,可以免除或减轻处罚3.保护管辖原则:外国人在中国领域外对中国国家或公民犯罪,而按木法规定的最低刑为3年以上有期的,可适川本法,但是按照犯罪地的法律
4、不受处罚的除外4.普遍管辖的效力:对于中国缔结或参加的国际条约所规定的菲行,中国在所承担条约义务的范用内行使刑事管辖权的,适用本法第二章、犯罪概念犯罪的概念和基本特征: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比比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利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1.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本质特征,反映犯罪和社会的关系
5、,是客观危害主观恶性的统一,决定刑事违法性和应受惩罚性2.刑事违法性:法律特征,反映犯罪和刑法的关系。体现了罪刑法定原则3.应受惩罚性:法律后果,反映犯罪和刑罚的关系第三章、犯罪构成一、犯罪构成概念:二、犯罪客体:犯罪客体是指我国刑法所保护的,而为犯罪行为所侵害的社会主义社会关系1.犯罪客体的种类:①一般客体:一切刑法所共同侵犯的客体,即刑法所保护的,作为整体的社会主义社会关系②同类客体③直接客体:指具体犯罪侵犯的刑法保护的社会关系的具体部分(简单客体、复杂客体指侵犯了2个以上的具体的社会关系)2.犯罪客体丁-犯罪对象的关系:①
6、联系②区别三、犯罪客观方面1•犯菲客观方面概念,即犯菲的客观要件,指刑法规定的构成犯菲的客观活动方面所必须具备的条件:①必要要件(危害结果、危害行为、因果关系)②选择要件(犯罪的时间、地点、方法)2.危害社会的行为:指表现人的犯罪心理态度,为刑法所禁止的危害社会的行为1)作为2)不作为:①行为人负有实施某行为的特定义务(a法律明文规定的义务b职务上、业务上要求履行的义务c行为人已经实施的行为所产生的责任)②可能履行这特定义务③不履行引起危害社会的结果3.危害社会的结果:指危害行为对我国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所造成的损害(物质性、非
7、物质性)4.因果关系(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客观性、相对性、必然性、复杂性、特殊性四、犯罪主体1.自然人:①实施了危害行为②达到刑事责任年龄(4分法)③有刑爭责任能力(将神病、盲聋哑、醉酒)2.单位:单位犯罪3要件①实施的犯罪行为必须是刑法明文禁止单位实丿施的②主体是:公司、企事业、机关、团体③单位犯罪,日的必须是为该单位谋取非法利益,并且单位犯罪必须于单位的工作或业务和联系④以双罚制为原则,单罚制为例外五、犯罪主观方而1•概念:即犯菲主观要件或菲过,指行为人对自己的危害社会的行为和危害社会的结果所持的故意、过失的心理态度2.犯
8、菲主观方面包括必要要件:故意、过失;选择要件:犯菲目的和动机3.犯菲主观方面必须包括意识因素(对爭物及其性质的认识①对社会危害性的认识或对犯罪客体的认识②对犯罪客观方面的认识)(冇认识、无认识、推定认识)和意志因素(行为人根据对事物的认识,决定和控制自己行为的心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