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3899765
大小:34.55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0-16
《情感教育微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情感教学微探摘要马克思主义认为,教育的木质就是育人,使一个自然的人变为社会的人。人的身心是一个和谐发展的整体,人的认知、情感和意志应该互相支持,协调发展。然而,在长期的教学工作中,人们关注的往往是认知因素,而对情感因素缺乏应有的重视。把情感因素、情感教育摆在从属、服从的地位,而不是作为人的发展的重要而独立的组成部分,这是与未来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目标相疏离的。情感教育是个古老而年轻的话题,它有着深厚的历史根源。情感在教育中有其自己的存在形式,有自己独特的作用方式和独立的意义。关键词教育情感教学情感认知因素情感因
2、素正文教学是学校实施教育的基木途径。在这一活动中,教师是教育者,处于教育的主导地位;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处于教育的主休地位。教学正是通过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牛的主体作用来促使学牛朝着教育培养目标的方向发展的。这是一种人类的特殊活动,活动的双方都是人,是有血有肉、有情有感的个体。因而,教学活动虽以传递认知信息为中介,却乂时时离不开人所固有的情感因素。然而,站在现代教学改革潮流中回首从前,我们不难发现:长期以来,在教学中,人们关注的往往是认知因素,而对情感因素则缺乏应有的重视。这种失衡现象违背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自然
3、会受到规律的惩罚:一方面现代教学要加速发展,以适应社会和时代的需要「另一方面从认知角度单线突进,使教学潜力的发掘受到限制,而学生厌学、学习效率下降、身心健康受损、个性片面发展等副作用日趋严重。对此的深刻反思,促使我们在教学改革大旗下将视野不再囿于认知领域,而是拓宽到包括情感因素在内的广阔视野里。情感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充分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以完善教学目标、增强教学效果的教学。这是作为教育者的人对受教育的人进行教育所应实施的真正的教学。①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认知因素和情感因素
4、才能得到和谐的统一。情感教学这一理念是有其源远流长的历史根源的。古今中外,不少著名教育家、思想家提出过这方面的真知灼见,并主要体现于“乐学”思想中。孔子是我国古代最早,也是影响最大的教育家、思想家。早在两千多年前,他就十分重视情感这一人类的重要心理现象。孔子在《论语》中就己经反映出一些情感教学思想。他认为,作为教学过程的一方一一学生的学习活动,木身就应该是快乐的之事。他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雍也》篇里,孔子称赞他的得意弟子颜回以学为乐、乐在学中的求学之道:“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
5、,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②孔子认为,学生对学习木身所怀有的积极情绪体验,能促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增强学习效果。有言为证: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③我们可以依稀体会到:“知学”似乎是指缺乏情感因素激励而仅依靠认知因素的学习,而“好学”和“乐学”则是带有情感因素激励的学习。但“好学”较多的是反映学习者对学习活动的情感倾向:“好”一一爱好、喜欢;而“乐学”不仅仅反映了学习者对学习活动的情感倾向,而且还表明学习者真正感受到学习的乐趣,陶醉于学习之中。因而,孔子认为,缺乏情感因素激励的“知学”者,不如带有情
6、感因素激励的“好学”者和“乐学”者。同时,孔子也在某种程度上指岀教师实施愉快教学的方法。其中一个突出的观点,就是教师应发挥积极的主导作用。他认为教师自己做到乐学、乐教,才能促进学生的乐学,故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之说。由此可见,先秦时期孔子已具有初步的朴素的情感教学思想,并给后世以深远的影响。《学记》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部,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专著,它也反映了儒家学派的教育思想。书中不仅肯定了孔子关于学习活动本身就应该是快乐之事的观点,而且也使孔子关于积极情感对学习促进作用的观点具体化,并且还从反而论证了乐
7、学的积极作用。它批判了当时教师在教学中只知道诵读课文,灌输知识,而不顾学生接受状况,不考虑学生的情趣的“注入式”教学,并揭示其对学习的危害:“今之教者,呻其占毕,多其讯言,及其数进而不顾其安。使人不由其诚,教人不尽其材。其施之也悖,其求之也佛,夫然,故隐其学而疾其师,苦其难而不知其益也,虽终其业,其去之必速。教之不刑,其此之由乎!”这里集中反映了乐学的反而一一苦学给学生所造成的厌学、怨师、速忘的严重后果。如果说在孔子的教育思想中已隐现着情感教学思想的最初源头,那么在《学记》中便出现该思想的最初源流,并自此影响着随
8、后两千年的绵连不断的发展长流。四方近代教育理论的奠基人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也旗帜鲜明地打岀“乐学”的旗号,他认为人本有最初的求知愿望,“假如学生不愿学习,那不是别人的过错,而是教师的错处。”④学习本应是愉快的事,“人生没有比寻得智慧更快乐的事”;教学的艺术是使师生双方都“感到愉快的艺术”,因而,学校“应当是一个快乐的场所”,而不应该是“儿童恐怖的场所”和“才智的屠宰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