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数学的探究能力的初探

培养学生数学的探究能力的初探

ID:43885171

大小:80.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10-16

培养学生数学的探究能力的初探_第1页
培养学生数学的探究能力的初探_第2页
培养学生数学的探究能力的初探_第3页
培养学生数学的探究能力的初探_第4页
培养学生数学的探究能力的初探_第5页
资源描述:

《培养学生数学的探究能力的初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培养学生数学的探究能力的初探宝址区第六中学刘隽华新课改倡导的探究性学习,关注的不仅仅是学生获得了多少知识,更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的掌握和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提升。这是适应经济社会的需要而倡导的学习方式,因为现代化建设需要各类适应性强的创新型人才。因此,我们要在数学教学中注重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这也是时代赋予我们教师的历史使命。这就需要我们教师从每一节课抓起,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下面将我自己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方面的粗浅做法略谈如下: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兴趣,培养探究能力所谓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教学过程屮提出有一定难度的问题,使学生既感到熟悉又不

2、能单纯用已有的知识和习惯的方法去解决,使学生进入“心求通而未通,口欲言而未能”的境界,这样就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兴趣,就会有探究的欲望。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老师提的任何一个问题,学生都有回答出来的渴望。而提问时所包含的情感,直接影响到学生思考的深度和积极性。创设生动活泼、有趣的数学情境是学生学习的起点。这样做,能把抽象的概念形象化,把思维的对象具体化,把枯燥无味的数学知识趣味化,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数学学习兴趣,从而有效地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的探究。所以,我在数学教学中有意识的创设情景,提岀一些富有挑战性而学生

3、经过努力才能完成的问题,以激起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例如,在学习“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教学中,我安排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如图(1)在草原上有A、B、C三个村庄,现在要为他们修建一个物资供应站P,使P到A、B、C的距离都相等。然后我把3根橡皮筋一端系在一起作为P点,另一端分别I古I定在A、B、C±o一边移动P点,一边问:“PA、PB、PC的长度相等吗?通过几次尝试后,让学生体会到,单靠观察是不准确的,用测量的方法也不行。最后,我说“只要我们掌握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知识,就能解决这个问题/这时,学生已产生了心理缺口——如何准确地确定点P的位置呢?学生就会积极地进入新知识的建构学习中,从而培养学生对新知

4、识的探究能力。再如,在学习“等腰三角形的判定”这一节内容时,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如图(2)等腰AABC,AB二AC,这个三角形被墨水涂盖了一部分,只剩下底边BC和一个底角ZC。同学们,请你们开动脑筋,用你们灵巧的双手,想办法,把原来的三角形给变回来,看谁想的办法多。经我这么一说,学生们的兴趣被调动起来了,于是学生们都动起手来。待学生们画完图后,我又继续问道:你们画出来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吗?你有科学的依据吗?由此引入新课,就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积极性。俗话说:“疑问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把质疑、解难作为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通过一些情境,让学生自己去实践和发现数

5、学问题。这样,不仅使学生将数学与生活有机地联系起来,感受到知识來源于生活,而且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大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可见质疑问题是数学课中非常重要的环节。我从学生们的好奇、好问、求知欲望等特点出发,课上积极培养学生勤于思考问题,敢于提出问题,善于提出问题,主动探究新知的兴趣。因此,我在教学中,经常给学生留有相当的吋间,让学生广泛质疑。特别是能对教材提出问题的学生我更加给予鼓励表扬,使学生探究的兴趣更加浓厚,从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例如,我在讲完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后,有这样的一道题:某学生计划每天平均看书若干页,则在预定日期

6、内可读完300页,读了5天后改变计划,每天多读5页,结果比预定日期提前1天读完,问原计划每天读书多少页?有些学生按例题方法很快解完了。他们的答案是:设原计划每天读书x页。方程是:塑一塑害“,但都没解答对。这时我提出疑问“结果比预定日期提前1天读完,是否就是比计划只少读一天呢?”经过我这么一说,学生再审题,有些学生很快找到了正确答案。应该是:塑-込尹=5+1。关键地方的质疑,有利于学生XX+3探究,有利于问题的解决,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AO是ZXABC的中线,与AB边相切于点D,为使学生感到数学课并不是枯燥无味的,活跃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思维。我经常出些“举一反三”可拓展的

7、实际问题,尽可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自己生疑、解疑,促进学生的发散思维,提高探究能力。例如,在应用切线的判定定理时,我列举了这样一道题:如图:A要使(DO与AC边也相切,应增加什么条件?增加条件后,证明与AC边相切。由于学生思考的切入点不同,所增加的条件也不尽相同。有添“AB二AC”的,有添的。这时,学生们探索的兴趣更加高涨。有的说“A0平分ZBAC”,有的说“A0丄BC”……待同学们提出问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