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3880623
大小:20.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0-16
《大学生常见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教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大学生常见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教育一、大学生心理概述1.1大学生心理特点。大学生由于自我意识的发展,大学生常常对自己的内心世界进行细致而全面的探索,希望有一个属于自己的角落,同时又害怕孤独,希望和人交流,这种情况出现在大一新生中的情况较多。同时,这也是青年期的大学生一个显著的特点。大学生文化层次较高,相比一般年轻人更有理想,当理想受挫不能转为现实时,必然产生强烈的心理冲突,若不能自我处理好则易引发心理问题,随着大学生自我意识增强,离开家庭进入拥有一定社会气氛的大学校园之后,大学生的成人意识增强,大学生活环境也比以前生活环境赋予了更多生活空间,但经济上的非独立
2、性让大学生有独立想想法却没有独立的行动。这种依赖性和独立性并存产生了一种现实的矛盾冲突。1.2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人的心理是复杂的,心理健康的界定也应当是多维的,一个人的心理是否健康,不仅要看个体心理的客观表现,也要注意个体心理的主观感受,应该用主观与客观标准相结合的原则来判断。同时应该指出,任何评价标准都是相对的,不同时代、不同社会、不同地区、不同场合、不同对象,都可以有不同的标准。心理健康的标准也不例外,它随着时代变迁而变化,随文化背景区别而有异,随性别、年龄、情境不同有不同的表现。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大体有下列几条:身心感觉良好、心理行为符合年龄
3、特征、情绪积极、健康的自我意识、人格和谐健全、人际关系良好。二、大学生常见心理障碍及预防大学生处在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学校和社会为学生提供了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更为优越的条件。但快节奏的现代生活,对人才素质要求的提高,竞争的加剧,使得生理上已经成熟、心理尚未完全成熟的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容易产生种种心理困扰饿心理冲突。现在列举几点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2.1人际交往。大学生人际交往的主要对象是大学生自身群体,大多数大学生的心理基础是接近的,有许多共性。这是与年龄相近、学历相近、生活学习环境相似的基本情况相关联。但仔细分析学生个性,又会发现因学生个个体性格、气质
4、、认知能力、道德素质、接受新事物能力及接触范围的不同,在人际交往中表现出较大的差异。学生因学习基础的差异、学习方法科学程度的差异与学习精神的差异造成学习状态、效果存在较大差异,这也直接影响了少数学生人际交往的热情。不敢交往在人际交往中常见的恐惧心理包括害羞、紧张、焦虑和自卑。要树立以下交往原则,第一,人的行为都是在一定的观点指导下进行的,全面而良好的交往认知是健康交往的基础。平等原则,平等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也是人际交往的第一原则。第二,平等相处,将心比心,达到相互间的心理平衡与理解,人际关系才会更加协调和融洽。2.2情绪控制。大学生情绪在时间上比中
5、学生有更长的延续性,一件事情引起的反应可以留在心中很久。随着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和世界观的基本形成,其感情倾向日渐稳定。同情感倾向日渐稳定,同成年人相比,大学生情绪容易激动,并且冲动时不易自我控制。主要表现为情绪变化比较频繁,遇事容易冲动,考虑问题容易走极端。学习成绩的好坏、奖学金的等级、同学关系的好坏、恋爱的成败等,都会引起情绪的波动。大学生的情绪问题,轻者影响学习生活,重者则向消极方向发展,构成情绪障碍,影响思维和行为。要注意掌握自己心境的变化,要求自己沉静、平稳,遇事冷静思考,克制冲动,防止情绪骤然爆发而破坏宁静的心境;性格内向的人,要学会暴露与派遣
6、不良的情绪,遇到不愉快的事,想不通的问题不能郁积于心,才能良好的控制情绪。2.3恋爱心理。大学生恋爱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对大学生恋爱问题的评价,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着争议。必须对大学生恋爱问题有一个科学的认知,进而加以引导,才能解决所存在的问题。大学生常见的恋爱心理障碍。单恋,是指以一方对另一方的一厢情愿的倾慕与热爱为特点的爱情。单恋是年轻人爱情错觉的产物,单恋的产生可能有两种情形,一是自作多情,明知对方不爱自己,偏要一味地追求;二是误把友情当爱情,自寻烦恼。这两种情形虽然表现形式不同,但对当事者的感情和自尊心都是一种挫伤。失恋,痴情者被恋人抛弃就
7、是失恋,以痛苦为主要特征的失恋者是很复杂的。由于失恋是获得爱情又失去,因此产生的挫折感往往比单恋更强烈,对爱的绝望和深深的孤独感、虚无感是失恋者常见的心理体验。对待爱情挫折的正确方式是增强理智和提高挫折承受能力。爱情虽然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并不是生活的全部,当爱情受挫后,要用理智来驾驭感情,摆脱或消除烦恼和痛苦的思绪,在新的追求中确认和实现自己的价值。2.4择业心理。大学生择业中常见的心理矛盾。有远大的理想,但不能正视现实,涉世尚浅,接触社会较少,理想往往脱离客观与主观现实条件,在择业中他们并未考察自己的综合能力,或者未真正考虑所选择的单位是否有利于自
8、己的发展,出现了理想的自我膨胀和现实的自我萎缩之间的矛盾。大学生在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