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核心考点冲刺等值线

高考地理核心考点冲刺等值线

ID:43859423

大小:325.11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10-16

上传者:U-991
高考地理核心考点冲刺等值线_第1页
高考地理核心考点冲刺等值线_第2页
高考地理核心考点冲刺等值线_第3页
高考地理核心考点冲刺等值线_第4页
高考地理核心考点冲刺等值线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核心考点冲刺等值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高考地理核心考点冲刺考查方向具体内容判读技巧判断地形类型①根据等高线的弯曲和延仲方向、数值大小可判断出山峰、盆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地形类型;②在大范围内可判断平原(海拔在200米以下)、丘陵(海拔在500米以下,相对高度小于100米)、高原(海拔较高,相对高度较小)、山地(海拔在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于100米)、盆地(中间数值小,四周数值大)五种基本地形①“凸高为谷、凸低为脊”;②平原与高原的区别主要表现在海拔方面,山地与丘陵的差异主要表现在相对高度方面确定坡度陡缓和地势①等高线越稀疏,表明坡度越缓,反之越陡;间隔相同的地方表示均匀坡。②若坡面等高线高处密、低处疏表示凹形坡(坡向下卩口),反Z则为凸形坡(坡向上拱);站在地势高处向低处看,凸坡视线常被阻挡,通视状况较差如果图上看不出等高线密集与稀疏,可根据“坡度=垂直相对高度/水平距离”来确定地形影响分析地形影响分析对气候①山区应考虑迎风坡和背风坡(降水暈的差异),阳坡和阴坡(阳坡气温高,蒸发强);②盆地不易散热,又容易引起冷空气滞留两地的温差可通过公式计算:两地的相对高度一100米X0.6°C对河流①水系特征:山地常形成放射状水系,盆地常形成向心状水系;山脊常成为河流的分水岭;山谷屮常有河流发育。②水文特征:等高线密集的河谷中水流速度快,水能丰富,在陡崖处形成瀑布;河流流量除与降水量有关外,还与流域面积有关;河流流出山口处常形成冲积扇①河谷处等高线凸向与河流流向相反;②水库大坝建设选择在河流峡谷处;③水电站选择建在河流落差大的地带;④引水工程一般选择从地势较高处引水对区域规划①铁路、公路应建在坡度平缓的地区,线路过山时应选择缓坡,并通过鞍部;②交通运输线路选择某地的理由:等高线稀疏,地形坡度和缓,建设周期短,投资少,施工便利;③港口选址应考虑:避风的海湾,避开含沙量大的河流(以免引起航道淤塞);④平原地区发展耕作业,山地、丘陵发展林业①选择交通线路时,要尽量少穿越等高线;②山区应针对不同坡度、高度确定发展方向,因地制宜地发展“立体农业”对生活①登山线路选择:等高线稀疏,地形坡度较小,爬坡容易;②外出宿营要选择平整的高地作为营地,尽可能远离有滚石和大量堆积物的山坡下面,不在山谷和河沟底部扎营沿山谷徒步旅行时,一旦遭遇大雨或发生泥石流,要马上向与河谷垂直向上的方向转移2.等压线图的判读(1)气压场类型及天气特征的判读类型在等压线图中的特征--般大气特征高气压等压线闭合,屮心气压高于卩q周气压下沉气流,晴朗高压脊(脊线)高气压延伸出來的狭长区域,高压脊中各等压线弯曲最大处的连线叫脊线低气压等压线闭合,中心气压低于四周气压上升气流,阴雨低压槽(槽线)低气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低压槽中等压线弯曲最大处的连线叫槽线常形成锋面气旋,阴雨 (2)风向、风力的判读及应用风向的判读:在近地面的大气中,风向是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的合力方向。因此,某点风向的画法是:首先,过该点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垂直于等压线指向低压。其次,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基础上,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偏转以后的箭头方向即为风的方向,偏转角度大约为30°〜45°o(3)判断风力大小①同一等压线图上,等压线密集,风力大;等压线稀疏,风力小。100410021000百帕②不同图中,“相同比例尺”,相邻两条等压线数值差越大,风力越大。如图甲中B处风力大于A处°——100810041000百帕图甲③不同图中,相同图上距离气压差相当,比例尺越大,风力越大。如图乙中C处风力大于D处。1004・d!100211OOO百帕1:1000(4)确定冷暖锋的位置图乙1乍1:1000°锋面一定存在于低压槽上,冷锋在锋面气旋的西部,暖锋在锋面气旋的东部。(5)判断季节大陆上空出现高压中心或海洋上空出现低压中心为冬季,反之为夏季。(6)结合风向判断半球风向偏离于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右方,说明在北半球;风向偏离于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左方,说明在南半球。3.等温线图的判读(1)等温线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气温的分布受纬度、地形、海陆分布、洋流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等温线分布因此也存在差异,具体图文分析如下图(注:m、n为纬度,m>n,tl>t2>t3>t4)o 沁洋斗空城市恐葩媒应M垮U向,TU匡V沁向,他瑋収对闭4岛偵只随着海扱旳升简T温下际,笹升离lOOm^E^-K际约O.<5P,受地形影口向,警疽线冋彳氐纬容曲纬度位宣受纬应位鹫白勺影口向,温度从彳氐纬冋1W纬趣滅,停沁翠大致与纬线平彳亍泮流破流流经e地匡"疽海嚴热力垄异宴爭,嚴地墳沁氐占温?85,等显线凸冋高纬?海洋境温慢,"温彳氐,警温线凸間彳氐结,名宰根反aa线向岛纬凸(2)等温线图的应用①判断气候类型除温带海洋性气候外,最冷月15°C和0°C等温线分别是热带与亚热带、亚热带和温带气候类型区的分界线。②判断南北半球等温线数值向北增大为南半球,向南增大为北半球。③判断海陆位置及月份根据同纬度海陆间等温线的弯曲状况,判断月份及海陆位置。全球陆地等温线向北(北半球向高纬、南半球向低纬)凸出,海洋上向南(北半球向低纬、南半球向高纬)凸出,是7月, 如下而图乙;反Z是1月,如下而图甲。□陆地□海洋①判断寒、暖流寒流:寒流中心水温比同纬度的其他地区低,故等温线向低纬凸出(道理同冬季的陆地或夏季的海洋)。暖流:暖流中心水温比同纬度的其他地区高,故等温线向高纬凸出(道理同夏季的陆地或冬季的海洋)。②判断地势起伏地势高:在等温线图上,地势高处等温线的数值要比同纬度的其他地区低或等温线向高值弯曲。 地势低:在等温线图上,地势低处等温线的数值要比同纬度的其他地区高或等温线向低值弯曲。①判断地形类型等温线为闭合状态时,数值里大外小为盆地;数值里小外大为山地。由于盆地、谷地中的城市空气易集聚难扩散,因而也常用來比较城市大气质量的高低等。如下图屮,图甲为盆地,图乙为山地。甲乙②判断温差大小等温线稀疏的地区温差小,稠密的地区温差大。寒暖流交汇、锋面附近温差较大;陆地较海洋温差大;温带较热带温差大;冬季较夏季温差大。3.等值线图的判读(1)等值线图的判读方法:方法规律大大小小两条等值线间的闭合等值线区域,若闭合曲线数值等于其屮较大的数值,则闭合区域内的数值大于较大值;若闭合曲线数值等于较小的数值,则闭合区域内的数值小于较小值高低低高某等值线向低值方向凸岀,则此处的气温(或气压等)较两侧地区偏高,反Z偏低咼咼低低某等值线向高纬(或高空)凸出,则此处气温(或气压)比同纬度或同一高度其他地区偏高;若向低纬(或低空)凸岀,则此处气温(或气压)比同纬度或同一高度其他地区偏低河流向凹等高线凸出的方向与河流流向相反,河流流向是等高线数值变小的方向洋流向凸受洋流影响而发生弯曲的海水等温线,其凸出方向与洋流流向相同1陆南7陆北无论南半球还是北半球,1月份陆地上等温线都向南凸出,海洋上都向北凸出,7月份相反(2)等值线的共性特征:①同一条等值线上各点的数值相等。 ①相邻两条等值线值可以相等(如河谷两侧相邻的等高线),也可以按周边地区趋势依次递减 或递增;同一幅图屮相邻两条等值线的间隔相等。①同一幅图上任意两条等值线一般不会相交不重叠(陡崖除外)。②等值线一般应是闭合曲线,在局部图中受图幅所限不一定全部闭合,但一定在相邻的多张拼接图中闭合。③等值线弯曲度越大,其弯曲处的两侧变化越大。(3)等值线的判读步骤:步骤说明一看图名二看数值特征等值线弯曲方向与河水流向相反;等值线弯曲方向与洋流流向相同读图名明确等值线图所要反映的地理事物,即等高线、等压线、等温线、等降水量线、等盐度线、等人口密度线、等震线、等时线、等潜水位线、等太阳高度线和等太阳辐射线等看最大值和最小值;看数值的递变规律;计算差值等。如等值线数值增大方向,等高线图中为山顶所在区域;在等压线屮则为高丿玉所在区域;在等温线图中可根据递变规律判断南北半球如等高距一定时,等高线愈密则坡度愈陡,水流愈急;同一幅图屮,等压线越密的地方,五看等值线形状看等值线是闭合的还是弯曲的,还是重合的等。如等高线图屮几条线交会的地方表示陡崖,等压线非常密集且气压较低的环形区域可能形成台风确定弯曲部分为高值区还是低值区,一般釆用垂线法和切线法:①垂线法:在等值线图上弯曲最大处的两侧作各等值线的垂线,方向从高值指向低值。若箭头向屮心辐合,则等值线弯曲处与两侧相比为低值区;若箭头向外围辐散,则等值线弯曲处与两侧相比为高值区(如下图):②切线法:在等值线弯曲最大处作某条等值线的切线,比较切点与切线上其他点的数值大小。若切点数值小于其他点的数值,则该处为低值区;若切点数值大于其他点的数值,则该处为高值区(如下图): 弯曲部分气温较两侧低弯曲部分气温较两侧高一15°C20°C—^^£5切线如果两条数值不同的等值线中间有闭合的等值线,则要遵循“大于大的、小于小的”规律确定其数值。如下图中有两条等值线,数值a大于b,则M地的值大于a,N地的值小于b七看闭合八看综合分析应用在等温线图屮可判断半球位置、季节差异、影响温度的因素,与洋流结合判断寒暖流等;在等压线图中可判断风向、风速、天气系统、季节等;在等降水线图中可判断地形走向、海岸走向等(4)等值线分布和变化的成因分析等值线类型影响分布的因素等高线地质作用(内力、外力)等深线地质作用(内力、外力)等温线纬度、海陆、地形、洋流、大气环流等等降水量线纬度、海陆、地形、洋流、大气环流等等太阳辐射量线纬度、太阳高度、海拔高度、云雾量等等压线热力作用(气温)、动力作用等压面海拔高度、热力作用(气温)、动力作用等盐度线蒸发量、降水量、洋流、径流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