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分析不同放射线检查方法诊断冠心病的临床效果》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分析不同放射线检查方法诊断冠心病的临床效果摘要:目的:探讨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CT)和计算机X线摄影(CR)两种检查方法诊断冠心病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6月〜2013年6月间的疑似冠心病患者38例,対所有患者行CT和CR检查。结果:CT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80.14%、76.10%、71.45%;CR摄像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80.43%、79.32%、准确性为76.16%,两种检查方法对冠心病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C
2、R摄影和CT检查对冠心病的诊断均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且无创、重复性强,费用相对较低,可作为基层医院冠心病诊断中的检查方法推广应用。关键词:冠脉造影计算机X线摄影冠心病诊断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8.242【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1671-8801(2013)08-0220-01冠状动脉心脏病是动脉粥样硕化导致器官病变最常见的类型,为临床最常见的、危害性极大的心血管疾病,目前己成为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选择性冠脉造影(CAG)是目前世
3、界公认的冠心病诊断的“金标准”,但由于此方法为有创检查,存在并发症发生风险,且费用较为昂贵,多数的患者难以接受。多层螺旋CT对冠心病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但费用昂贵,对技术有一定的要求,难以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为进一步探讨适用于基层医院的冠心病检查方法,2011年6月〜2013年6月间,我院采用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CT)和计算机X线摄影(CR)对冠心病患者进行检查,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1年6月〜2013年6月间的疑似冠心病患者38例,其中男性26例,女性12例,年龄37~
4、76岁。1.2检查方法。所有患者均采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RevolitionXR/d型数字化X线机(DigitalRadiography,DR)进行检查,CR检查3周后行CT检查。1.2.1患者均采用高kV胸部CR摄影技术,进行检查,焦一片距180cm,以t5为屮心垂直摄入,曝光条件为120kV,3〜8mAs,采用14X17英寸IP板。曝光后采用CR系统图像后处理技术,设置最佳处理参数,采用窗位、窗宽等技术对图像的密度和对比度进行调整,满意后以激光相机打卬。1.2.2CT检查。CT检查前对患者心率进行观察,
5、对心率大于80次/min者检查前给予倍他乐克或心得安口服,将心率控制在55〜75次/min之间。采用日本东芝公司生产的Asteion行单排螺旋CT扫描机,以层厚1.0mm,图像1.0mm,扫描速度0.75s/层自气管隆突水平至心脏膈面以下1〜2cm扫描至心尖部。扫描后以矩阵512X512,F0V250mm,层厚1mm进行图像重建。1.3评价方法及标准。由影像中心两名专业医师对两种结果进行盲法读片,以冠状动脉狭窄程度>50%为阳性;以最终诊断结果,对CT检查和CR摄像诊断冠心病的特异性、敏感性和准确性进行分析
6、。1.4统计学处理。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6.0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t检验计量资料,以X2检验计数资料,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两种检查结果比较。38例疑似冠心病患者最终确诊为冠心病者31例,CT检查拟诊断冠心病26例,阳性率6&42%,CR摄影拟诊断冠心病27例,阳性率71.05%,CT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80.14%、76.10%、71.45%;CR摄像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为80.43%,特异性为79.32%,准确性为76.16%,两种检查方法对冠心病的敏
7、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无显著差异(P>0・05)。2.2冠脉狭窄结果。本组94例患者1222冠脉节段CR显示有1125节段可满足诊断评价,可评价率92.06%;CT显示有1131节段可满足诊断评估,可评价率92.55%,其中患者冠状动脉左主干(LM)、左前降支(LAD)、左回旋支(LCX)和右冠状动脉(RCA)均显像成功,376节段实际发生狭窄152处,CR发现狭窄处114处(75.0%),CT发现狭窄106处(69.74%),两种检查方法对LVI、LAD、LCX、RCA狭窄的诊断均无显著差异(P>0・05)
8、。2.3CR对不同冠脉分支血管狭窄的评价,见下表3讨论计算机X线摄影是目前较为成熟口应用广泛的数字X线摄影,在胸部疾病的诊断中有着显著的应用价值[1],対冠心病的病情检测和筛查也有一定的临床意义[2],采用计算机技术,可实施各种图像后处理功能,提高图像的分辨和显示能力,增加显示信息的层次,同时行X线拍摄时剂量比传统X线剂量小,且只需一次曝光即能捕捉多层次影像信息,在曝光不足或过量时仍能较好地显示图像,可减少对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