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承转合与中学生古诗词理解鉴赏

起承转合与中学生古诗词理解鉴赏

ID:43853282

大小:37.51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0-15

起承转合与中学生古诗词理解鉴赏_第1页
起承转合与中学生古诗词理解鉴赏_第2页
起承转合与中学生古诗词理解鉴赏_第3页
起承转合与中学生古诗词理解鉴赏_第4页
起承转合与中学生古诗词理解鉴赏_第5页
资源描述:

《起承转合与中学生古诗词理解鉴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起承转合与中学生古诗词理解鉴赏广州市第九十一中学陈万红诚如宋·严羽在《沧浪诗话·诗辨》中所说:“盛唐诸人,唯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唐诗在结构上具有整体性强的特点。推而广之,大凡中国古诗都有这个特点。同时,诗歌又具有精练跳跃的特点,犹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只有28字,却包涵着极丰富的内容,它描绘了10种景物,类似于现代诗歌中的“意象跳跃”,构成了一幅完美的图画。由于诗的短小精悍、整体性、跳跃性,一些诗,粗一看,给人以浑然一体的形式感觉,当细看时,又往往给人茫茫然然、支离破碎之感。这些给具有分析特点的诗歌理解鉴赏学习带来一些问题,学生理解、鉴赏

2、时常常觉得无从下手。但是,古典诗歌鉴赏是中学生的必备能力,我们必须寻找解读诗歌的钥匙,找到提升学生鉴赏水平的可行之路。一、从象探意——起承转合与诗歌内容的理解刘勰《文心雕龙·知音》说:“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文学鉴赏是读者根据作品的言辞、审美意象激发情感,探究作者的创作意图的活动。诗歌鉴赏是从诗句出发探寻感受象(作者创作的形象),是从象探意。要对浑然一体又跳跃的诗歌进行鉴赏,就要牢牢盯住“象”,析出诗歌的“象”,感受追踪“象”的跳跃而形成的跳跃轨迹,从而弄清诗中“象”组成的内容层次及变化走向。但是,诗歌跳跃即诗歌有时只是呈现“象”的

3、某特征或人对特征的感受、联想等诗句,造成似乎无“象”或多“象”,这是学生茫然无整体感的重要原因,所以,以“象”为焦点读诗可以清晰理解思路,使诗歌内容条理化,从而理清诗的写作思路,打开理解鉴赏之门。(一)古诗歌章法结构规律中“象”的呈现与变化特点。千百年来,诗人们总结格律诗的章法即内容要素的安排,就是“起、承、转、合”四个字,也就是按功能作用来安排各个内容要素:如何开头,如何发展,如何变化,如何结尾。在一定的功能框架下,“象”也有一定的呈现规律,展现出变化轨迹。诗歌鉴赏不仅是情感活动同时也是认知活动,对诗歌表达的层次顺序进行认知,有助于阅读理解活动中的寻

4、象探意。从“象”的视角看,“起承”同“象”,“起”的“象”也是下面“承”的对象,“起”引起,“承”句的内容要对起句内容起发展扩大作用,丰富“起”句的“象”;第二层“转合”呢?一般要求“转合”点意,此处“象”不仅与前一层次不同而形成“转”,并且比前一层次更明显地指向于主旨,承当总结全诗、提升意境、结束主题的作用,也就是说会与上一层形成形转或意转或形意皆转的现象。在追踪“象”的变化时,要求注意“起承”同“象”,“转合”点意原则,也就是说需要在“起承”句众多的“象”及特征描述中分析出共同的“象”来探意,才能牢牢把握住“象”。这样能够对诗内容进行归结,将精练密

5、集的象分属于不同的点、不同的层次,并明了层次之间的关系。具体地说,读诗时,首先是在层次框架内,第一层中以“起承”同象为指针,找到“起承”的共同的“象”。在此基础上,用丰富“象”的眼光来解读第一层的意思。接着,第二层中以“转合”点意为指针,从形转(“象”有变化)、意转(较典型的有乐景衬哀情)或形意皆转的思路来触摸诗歌跳动的脉搏,把握诗歌的意旨。“起承转合”是读诗的定海神针,具调焦功能,以引导思维内容的展开。我们找到了聚焦点,就能进行聚焦,就能在每一层的主要“象”上通过对“象”的特征及感受的分析探究意之所在,从而理解诗歌主旨。(二)以06年广东高考题的古诗

6、鉴赏为例进行理解鉴赏:粤秀峰晚望同黄香石诸子二首(其一)谭敬昭江上青山山外江,远帆片片点归艘。横空老鹤南飞去,带得钟声到海幢。我们的理解顺序是:先按两个层次穿插“起承转合”四点解读内容,其后关注“合”这部分的分析。解读第一层:“起”的方式很多,或以景、事起,或直抒胸意、比兴寄托。景、事及比兴物就是从“象”探意中的“象”,而直抒胸臆中的“我”即是“象”,下文一般将围绕“我”展开(如李白——《行路难三首》(其二)“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本诗以景起,写了青山与山外江,考虑到“承”句是依文本中的固有的景路、理路、情路展开,结合下一句写的是江上“归艘”,

7、反过来看,“江与山”两者中确定“江”就是这一层的中心“象”。连起来理解就是“江在青山之外,江上有点点归艘”,是以江为起点与展开对象的,写了横流在山外的珠江,珠江上片片白帆悠然归航。解读第二层:“转”是指结构上的跌宕和作者思路上的转换(由事及理、由景及情、由物及人等)。“转”在诗词的结构中多指律诗的颈联、绝句中的第三句、词和曲中的“过片”而言。本诗第三句写的是“忽见一老鹤南飞,倏然远逝”,这个“忽”表现此句写天上所见,与上面写“江”形成了表现对象的“转”。“合”就是指诗词的收束句,是作者情感和诗歌主旨所在,在解读古典诗歌时,对此应特别关注。诗词的收束方式

8、很多,但基本的形式有两种:一是直笔明收,就是尾句直接抒情、言志、阐理。二是曲笔收束。所谓曲笔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