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西医科学思维的差异

中医、西医科学思维的差异

ID:43842688

大小:394.02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0-15

中医、西医科学思维的差异_第1页
中医、西医科学思维的差异_第2页
中医、西医科学思维的差异_第3页
中医、西医科学思维的差异_第4页
中医、西医科学思维的差异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医、西医科学思维的差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医、西医科学思维的差异王文健(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上海200040)1从否定中医的思潮说起前两年社会上掀起过一股批判中医的潮流,参与者中不乏一些在科技界颇有名声的人士,在一本名为《批判中医》的书中,对中医进行了全盘否定。有些人自己误读中医,将中医的“天人相应”理解为“天人感应”,一字之差,相去甚远。“天人相应”是指人体的生理活动、病理变化和自然界的交化息息相关,即“人体小宇宙,宇宙大生命”。中医在诊治疾病过程中,按照天人相应论理论,时时顾及自然环境对人类影响,如1955年,河北省乙脑流行,当时医药缺乏,请中医诊治,投以中药清热护阴的白虎汤,疗

2、效明显;次年北京地区乙型脑炎流行,复按前法治疗,效果不显。延请蒲辅周老中医诊治,蒲老认为从温病治疗原则上是正确的,但应遵循“必先岁气,毋犯天和”的原则。北京当年雨水较多,天气湿热,患者证属湿温。倘不加辨别,而沿用白虎汤方,就会出现湿遏热伏,不仅高热不退,反会加重病情。此时宜用宣解湿热和芳香透窍的药物,湿去热自退。改以通阳利湿法,用杏仁滑石汤、三仁汤等加减化裁,效果立竿见影,不少危重病人转危为安,一场可怕病疫得以迅速遏止。也有人士对中医的脏象学说不甚了解。将西医器官概念混同中医的脏腑概念,认为中医“对脏器的功能描述大多出于臆断,与解剖生理学不符”。

3、中医的五脏,实际上是将人体的功能划分成五个系统,分别冠以肝、心、脾、肺、肾的名称。五脏既有其正常的生理作用,又有其相应的病理证候表现。西医传入中国,在翻译解剖学器官的名词时,借用中医已有术语分别将1iver、heart、spleen、lung、和kidney译为肝、心、脾、肺、肾。有人质疑作了脾脏14(Spleen)切除手术的病人“并没有出现中医所说的脾虚症状”是缺乏对中医脏腑内涵的基本知识,如果由此得出来“中医对脏器解剖生理的认识基本上都是错误的”的结论,则更是荒谬。为了贬低中医,有人还肆意夸大中药的毒副作用。中医其实对药物的毒性有比较清醒的认

4、识。一是在本草中将中药分为有无毒、小毒、大毒等类别,并总结了“十八反”和“十九畏”的用药禁忌;二是通过药物的炮制降低其毒性,如生半夏、生南星经生姜炮制后毒性大大减小;三是对有毒药物进行剂量限制。其实对中医的误解,只有少数人是出于偏见,更多的是习惯了现代科学的思维方式,不了解不熟悉中医特有的科学思维方式。所谓科学思维,是指人们思考和分析事物规律时采用的规范和模式。为了更好地发展中医和扩大中医的影响,有必要从科学思维层面对中医和西医思维方式的差异作一比较。2为什么西学东渐,但中医仍能自成体系西方科学在中国的传播大概始于明清之际,教会人士在传教的同时,

5、也带来了包括天文学、数学、地学、物理学等科学知识及水利、火器制造、采矿等科学技术。中国古代在科学技术领域也曾有不少骄人的成就,随着东西方科学的交流,实现了中西汇通,上述各个学科逐步形成统一的科学体系,天文学没有西方天文学和东方天文学之分,数学也没有中国传统数学和西方数学的区别,唯一的例外就是医学。西医传入中国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但至今发源于西方的现代医学与中医学仍然各成一体,哪怕在中西医交流频繁且西医整体水平占有优势的状况下,中医仍然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显著的临床疗效在世界医学领域独树一帜,西医并没有也不可能将中医取而代之或同而化之,其根本原因就在

6、于中医同西医相比,其科学思维具有鲜明的中国古代哲学和传统文化的印记,在这一科学思维的基础之上,中医构建了自己独特的理论和临床治疗体系。中医和西医好比是为识别和处置人体的生命活动和病理变化而采用两种不同的编程语言编制的软件系统,在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接口以前,两者并不兼容或者说兼容性很差。因此比较中西医在科学思维方面的差异,对于从本质上了解两种医学体系各自的长处和不足,帮助确立中西医结合的切入点和结合途径,发挥两种医学各自的优势,具有重要的意义。3中西医对世界本原的认识不同,因此对事物生成机制和运行模式的理解不同中医学具有深厚的中国文化底蕴。《周易》

7、有“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之说,《老子》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易经和道家学说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重要源头;两者都认为世界本原是一个混沌未分的统一体,世界和万物是由这个混沌未分的统一体分化产生出来的,这一点和宇宙大爆炸理论不谋而合。大爆炸理论认为,宇宙诞生以前只是一个体积为零而质量、能量无限大的奇点,不存在时间和空间,经过大爆炸才产生了宇宙,宇宙至今仍在不断膨胀之中。中医学在古代朴素宇宙观的影响下,形成了以整体观为特色和阴阳学说为基础的理论体系,认为对生命活动和人体病变都要从其本源,即作为整体的

8、人来认识。有了整体,才分出阴阳,阴阳平衡人才健康,阴阳偏盛偏衰就产生疾病,即所谓“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诀,精气乃绝”。因此中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