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3832524
大小:62.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10-15
《澄委发〔2016〕47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澄委发〔2016〕47号中共江阴市委江阴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建设特色产业强市和创新型城市的若干意见(2016年10月19日)为深入贯彻全国、全省科技创新大会精神,按照市第十三次党代会部署,大力实施产业强市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特色产业强市和国内影响力的创新型城市建设,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供给侧改革和经济转型升级中的关键作用,着力构筑现代产业发展新高地。现根据《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江苏省贯彻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实施方案》(苏发〔2016〕36号)、《江苏省人民政
2、府关于加快推进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和创新型省份建设的若干政策措施》(苏政发〔2016〕107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以下意见。—9—一、着力培育创新型产业集群1.实施重点科技研发计划。根据有限目标、重点突破的原则,超前布局我市石墨烯、碳纤维、膜材料、机器人、微电子、物联网、大数据、智能电网、生物医药、航空航天和生物农业等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研发突破一批产业前瞻性与共性关键技术,培育取得一批高价值知识产权,支撑形成一批战略性产品和先导性产业,抢占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制高点。对企业进行产业前瞻性与共性关键技术攻关
3、给予最高50万元研发经费支持;对现代农业开展重大关键共性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的创新和集成应用示范给予最高30万元科研经费支持。2.实施科技成果转化计划。发挥我市主导产业优势,重点培育高性能合金材料、绿色船舶及海工装备、高端机械装备及智能制造、节能环保装备、汽车整车及关键零部件、轨道交通关键零部件、高效新能源发电及系统集成、集成电路制造装备及成套工艺、高档服装及高性能纤维、现代中药及生物医药等一批创新型产业集群,加快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对显著提升相关产业技术水平和核心竞争力的高附加值的核心单元、产业发展的关键材料
4、、重大整机等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单个支持最高100万元。进一步加大对生命健康、生态环境、公共安全等社会发展领域科技创新支持力度,对推进民生领域科技的研发、集成创新和成果转化示范应用项目,单个支持最高30万元。3.鼓励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9—。围绕重点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强化产学研协同创新,支持重点骨干企业牵头组建校企合作联盟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促进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在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上的深度融合,加快推动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对当年新建的市级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给予最高20万元的资助,对当
5、年新获批的国家级和省级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分别给予50万元和20万元的资助,对运行成效突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根据每年的评估结果给予最高20万元的奖励。4.培育特色产业基地和创新型产业集群。发挥江阴制造业的优势和特色,在重点领域组织实施一批重点研发计划和成果转化计划项目,加快推动产业链上关联企业、科技人才、知识产权、重大技术创新平台、公共技术创新平台、科技金融资源、科技中介服务等创新要素向创新型产业集群集聚,培育建成一批特色产业基地。对当年新获批的国家级、省级特色产业基地和创新型产业集群分别给予50万元和20万元的资
6、助,对运行成效突出的特色产业基地和创新型产业集群根据每年的评估结果给予最高20万元的奖励。二、不断提升企业创新能力5.加大高新企业培育扶持力度。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小升高”计划,对纳入培育库的企业给予重点辅导,支持其开展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业态创新,并在科技项目实施上给予优先支持,对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为省高新技术企业、省后备高新技术企业和省民营科技企业分别给予5万元、3万元和1万元的奖励。加强对高新企业的培育和服务力度,建设全市高新企业服务平台,完善服务流程,提供专业服务,降低企业申报成本,—9—提高中
7、小企业申报积极性。加大科技企业上市培育扶持力度,实施“科企上市”计划,对列入市上市后备企业的科技企业,根据其关键成长期的科技创新需求,集成各类资源,给予重点支持,对列入省科技企业上市培育计划后备库的企业,给予20万元的奖励。鼓励企业开发高新技术产品,培育行业产品单打冠军,对经认定的省高新技术产品给予适当奖励,单个企业最高不超过10万元。6.建立鼓励企业创新的普惠机制。加快建立覆盖企业初创、成长、发展等不同阶段的政策支持体系,提高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支撑服务能力。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和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引导激
8、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按照省最新政策,市财政根据税务部门提供的企业研发投入情况,给予5%—10%的普惠性财政奖励。7.支持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实施“技术创新引导计划”,设立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资金,支持中小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模式创新或品牌创新等,创造更多新产品、新服务—9—、新业态。加强企业研发机构建设,支持企业承担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省级工程技术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