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银行学 第2章 货币流通

货币银行学 第2章 货币流通

ID:43814159

大小:500.50 KB

页数:19页

时间:2019-10-15

货币银行学 第2章 货币流通_第1页
货币银行学 第2章 货币流通_第2页
货币银行学 第2章 货币流通_第3页
货币银行学 第2章 货币流通_第4页
货币银行学 第2章 货币流通_第5页
资源描述:

《货币银行学 第2章 货币流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货币银行学》第二章货币流通内容摘要:货币流通是指在商品流通过程中,货币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所形成的连续不断的运动。货币流通状况的衡量是银行或者国家调节货币流通的依据,指对某个时期货币流通是否正常、均衡做出的分析判断。本章先对货币流通的概念和形式做详细分析说明,然后多角度地对货币流通状况的衡量问题进行阐述。教学目标通过本章学习:掌握货币流通概念,熟悉货币流通规律的内容了解货币流通的形式和渠道掌握货币流通状况衡量的因素和标准。目 录第一节货币流通的概念与形式第二节货币流通状况的衡量本章小结复习思考题案例与阅读第一节货币流通

2、的概念与形式一、货币流通和商品流通二、货币流通规律三、货币流通的形式和渠道一、货币流通和商品流通货币流通是指在商品流通过程中,货币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所形成的连续不断的运动。两者的联系两者的区别货币流通的特点:1.作为流通主体的货币形态始终不变。2.作为媒介的货币不会退出流通,而是在媒介商品交换过程中不断运动。3.货币流通取决于交换的发展程度和社会对于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需要程度。4.货币流通具有相对独立性,可以超越商品流通形成自身的运动。二、货币流通规律定义:货币流通规律通常又称为流通中货币必要量规律。它表明在一定时期

3、内,为保证生产和流通正常进行所需要的货币量,以及决定货币必要量的因素。货币流通量(M)有三个决定因素:待流通的商品数量(Q),单位商品价格(P),单位货币流通速度(V)。货币流通规律的公式为:M=(Q×P)/V货币流通规律的意义:1.货币作为商品流通媒介的不断运动即为货币流通,货币流通规律就是一定时期内商品流通中所需货币量的规律。2.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都会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造成严重危害。金属货币流通及其规律纸币流通规律单位纸币所能代表的货币金属量=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金属量/流通量中的纸币总量三、货币流通的形式和渠道现金流通

4、和非现金流通1.两者的联系2.两者的区别货币流通的渠道1.现金流通渠道2.现金回笼渠道3.非现金流通渠道第二节货币流通状况的衡量一、衡量的因素二、衡量的标准三、我国对货币流通状况衡量标准的选择一、衡量的因素参加流通的商品量商品的价格水平货币的流通速度。二、衡量的标准运用经验数据:1、现金流通量与社会商品零售额之比2、现金流通量与商品库存的比例3、现金流通量与农副产品收购总额之比物价水平的变动其他衡量标志:1、商品供求关系2、用生产发展速度或国民收入增长速度与货币投放增长速度相比较三、我国对货币流通状况衡量标准的选择计划经济

5、体制下市场经济体制下在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时期本章小结货币流通与商品流通的关系首先是商品流通决定货币流通,同时货币流通也会影响商品流通。货币流通规律通常又称为流通中货币必要量规律。它表明在一定时期内,为保证生产和流通正常进行所需要的货币量,以及决定货币必要量的因素。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中的货币流通,通常划分为两个领域,即现金流通和非现金流通。现金流通是指以人民币所进行的货币收付活动;非现金流通通常又称为转帐结算,指交易者通过银行存款帐户上的存款货币来完成货币的收付行为。现金流通和非现金流通共同构成统一的货币流通。物价

6、水平变动仍然是衡量货币流通稳定的重要标志,特别是随着经济体制的深化改革,货币流通状况将会更灵敏地直接反映在物价水平变动上,物价水平变动将会逐步成为衡量货币流通稳定的主要标志。复习思考题1.简述货币形态发展过程中的几个阶段。2.简述货币流通和商品流通的关系。3.简述货币流通的形式和渠道。4.简述纸币流通规律。5.分析衡量货币流通状况的指标。案例与阅读:中国货币的发展史及未来展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