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知多少?

郑和知多少?

ID:43810382

大小:1.64 MB

页数:13页

时间:2019-10-15

郑和知多少?_第1页
郑和知多少?_第2页
郑和知多少?_第3页
郑和知多少?_第4页
郑和知多少?_第5页
资源描述:

《郑和知多少?》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黎音小队全体组员?郑和知识?郑和的雕像郑和,原本姓马名和,小字三保,世称三保太监。1371年(洪武四年辛亥)马三保出生于云南昆阳州(今晋宁县)宝山乡和代村。1382年(洪武十五年壬戌)明军征云南。父亲马哈只去世。后被掳入明营,遭宫刑。1390年(洪武二十三年庚午)马三保被燕王朱棣看中,选入燕王府服役,成为朱棣的一名侍卫。1404年(永乐二年甲申)马三保因战功显赫,获成祖赐姓“郑”的殊荣,从此改称郑和,并擢拔为内官监太监。同年,明成祖派郑和统督水师10万到达日本,双方签订了《勘合贸易条约》,日本以属国的名义对明朝

2、进行朝贡贸易。郑和简介郑和问题大考察郑和宝船有多大?你知道郑和下西洋的真正目的吗?郑和下西洋为何被叫停?郑和给中国带来的影响是什么?郑和宝船有多大?郑和下西洋,是世界壮举。但是,600多年来,关于郑和下西洋的宝船究竟多大。宝船记载最多的是它“长四十四丈四尺,阔十八丈”,也就是长138米,宽56米。 而这艘宝船叫“大福号”,能容下“五千料”。料在古代是一种容量单位。五千料,相当于现在排水量2500多吨。“不得不说,这在古代是一个造船神话。”郑和下西洋的真正目的郑和下西洋的真正目的是寻找朱允文。朱棣登基后,朱允文

3、是活不见人、死不见尸,在这种情况下。朱棣就选了两个心腹分赴海外和明朝内部寻找。在国内秘密寻找的就是后来成为内阁成员的胡濙,到海外寻找的就是在朱棣发动靖难后在郑家庄立下赫赫功劳的郑和(所以,郑和被赐姓为郑)。历经20多年,朱棣正御驾亲征蒙古,胡濙回来了。胡濙和朱棣谈了整整一夜,但结果怎样,大多数史书说找到了朱允文,朱允文已经看淡了,明确表示不会复辟。总之,朱棣的心事在那天晚上有了个了结。之后,郑和又下西洋主要是为了传博明朝的政治经济文化方针,以及带回朝见的各国使者。但在第七次下西洋时,郑和死了。后来因为经费问题,

4、再没有下西洋了。郑和下西洋为何被叫停从1405年开始,郑和在29年中先后七次下西洋,之后明朝的海外航行逐渐终止,在郑和最后一次航行回到国内(1435年)之后80年,葡萄牙人来到了澳门,原来行驶着三保船的海洋已经被欧洲人控制了。郑和率领的明朝海军在舰队规模、航海技术和组织协调水平诸方面都是当时的最高水平。这是史学界公认的事实。但是为什么郑和之后再无郑和?为什么以巨大的热情拥抱海洋的国家最后却退缩起来而错失了一个新的文明时代?郑和公园资料太仓是郑和七下西洋的起锚地,为了再现当年世界上规模最宏大、技术最先进的航海壮举

5、和传承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郑和精神,港区投资3.6亿元(不包括土地),打造一个以水为核心、以郑和为主题元素的“多元一体化”、“体验式”新型综合性公园,包括11座人造山脉、音乐喷泉、郑和铜像、郑和宝船、郑和纪念馆、七下西洋历经的异域风情区等10个景点。郑和纪念馆位于郑和公园[1]内,以郑和精神为核心,从不同视角展示郑和航海文化,采用了国内领先的声光电技术,浓缩再现了郑和七下西洋长达28年的洲际远航之旅,给人一种穿越时空、身临其境的感受。展馆共分为:序厅、时光隧道走进六百年、大航海时代、文明之旅、船队与航海技术、后

6、世景仰等六大展示版块。馆藏物品中有通番事迹碑与周闻墓志铭碑的复制品,是关于太仓是郑和七下西洋起锚地最重要的直接物证。郑和起锚地郑和船队有宝船六十二艘,满载丝绸、瓷器、金银、铜铁、布匹等物从今江苏太仓浏河镇(古称刘家港)出发,经福建——广东到达占城(今越南中部)—爪哇—旧港(今苏门答腊岛东南部巨港)—南巫里(今苏门答腊班达牙齐)—锡兰(今斯里兰卡)—古里(今印度卡利卡特)等地。郑和前三次下西洋到达的主要为今东南亚的越南、柬埔寨、菲律宾、印尼、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缅甸及南亚的印度等国沿海地区。每到一个国家郑和都

7、以中国使者的身份登上海岸进行访问,向他们颁赐锦绮纱罗、瓷器、金银等礼品。郑和的船队航行至暹罗(今泰国)曼谷湾时,曼谷海滨高大苍翠的椰子树在微风中轻轻地摇曳。旭日升起,火红的朝霞洒遍郑和的庞大的船队。郑和在其助手的簇拥下走下舷梯。码头上人群热情地向他致意。僧侣们向他膜拜。人群中来自中国福建、广东的中国商人跪迎郑和的光临。郑和向当地官员赠送礼品。郑和起锚地郑和船队航行到锡兰时,今日的科伦坡只是一个小海港。当时锡兰科提王国的首都就在这里。郑和登上了锡兰海岸,当地官员、僧侣、商人(包括中国商人)在码头欢迎中国船队的到来

8、。郑和对锡兰佛寺进行布施,并立下碑记。碑文中写道:“谨以金银织锦、纺丝宝幡、香炉花瓶、表里灯烛等物,布施佛寺以充供养,惟世尊鉴之。”事隔500余年后,该碑在锡兰岛加里镇发现,现保存于斯里兰卡博物馆中。碑文是用汉文、泰米尔文及波斯文所刻。它不仅是中斯两国友好交往的珍贵文物,而且是郑和登上锡兰海岸,并在锡兰佛寺进行布施的见证。郑和下西洋对中国带来的影响郑和下西洋对中国海外移民生存和发展的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