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校园规划案例分析

山地校园规划案例分析

ID:43801180

大小:3.19 MB

页数:38页

时间:2019-10-14

山地校园规划案例分析_第1页
山地校园规划案例分析_第2页
山地校园规划案例分析_第3页
山地校园规划案例分析_第4页
山地校园规划案例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山地校园规划案例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山地校园规划案例分析毕设小组第一次讨论会SHANDIXIAOYUANGUIHUAFENXINO.1DISCUSSION1.案例分析ANLIFENXIa.贵州毕节学院b.重庆交通学院2.分析总结FENXIXONGJIE地理位置1.1区位概况毕节学院位于贵州省毕节市东部,距城市中心约2km。其校区跨越环城东路,被城市道路及周边农田分割为A、B、C、D共四个校区,总规划面积61.4公顷。从用地情况来看,学校既有良好的交通区位优势,又有静逸怡人的自然环境,地理位置比较优越。1.贵州毕节学院GUIZHOUBIJIEUNIVERSITY主校区(A

2、区)主校区(B区)分校区(C区)分校区(D区)现场踏勘表明,校园地表状况较为复杂.以A区为例,该区为现在的毕节师专所在地,位于环城路西侧,是四片校区中占地面积最大的一片,也是地形特征最复杂的一块。其中,现有学校的主入口与环城路相接,学校内的建筑布局凌乱、建筑风貌参差不齐。用地东侧毗邻环城路的区域为陡坎地貌,流仓河川流而过。该区内部分别有两条山脉,其中位于用地中部的一条,其坡度相对平缓,进行工程整治后可作建设用地;而位于西侧的一条由三座山头组成,坡度较大,局部区域超过30%,不宜进行建设活动,但其自然景观较好,可考虑作休闲用地和苗圃用地

3、。1.2分析与思考通过对于四块用地的综合分析,总体上现状条件可归纳为“山地”、“河流”、“过境路”和“老房子”四大要素,而现状存在的问题有:(1)校舍陈旧,校园建设相对滞后,硬件设施不足,与学校的发展不协调。(2)地形条件复杂,山地多,平地少;可建用地稀缺。(3)原有校舍布局不合理,功能分区混杂。所以,在规划模式上需选用适宜山地地形的空间布局形态,道路系统顺应地形,以自然形态和流畅的曲线为主,不刻意追求平原地所需的几何形体。1.2.1对于山地聚居形态的认知深入研究贵州聚居形态特点,我们发现在山地为主的贵州地区人们通常在以道路或河流为通

4、廊的地区附近成片围合聚居,而并非平原地的几何形布局。这种聚居形态的选择是人们长期生活经验的结果,因此具有科学性和适应性,同时也符合当前较为先进的有机生长模式,具有内在的生态性。1.2.2对于民族建筑内涵的剖析在建筑形态上不仅要表达当地民族的建筑符号,更重要的是要吸取当地民族建筑的空间内涵。贵州甚至我国西南山区长期以干栏式建筑为主,且经过历史的锤炼逐步发展为吊角楼的形式,这种建筑形式兼具围合、架空和流动的空间特点,并具有防水防潮,便于家族内部交流的优点。将其提炼可表达为“通廊”和“院落”相结合的场所组织形式。综合四个方面的分析与思考,毕

5、节学院校园总体规划的设计理念定位在“廊·园”二元体系。通过“廊”(包括道路、水系、绿带、步行空间、走廊等)来联系各个功能区。这种“廊”既是规划中的空间走廊,更是一种内在的学术走廊、文化走廊。由“廊”串联起来的各个“园”(包括学习园地、工作园地、休憩园地、休闲园地、实验园地、思索园地等)是学习、工作、生活的基本活动空间,是大家交流的场所,这种“园”既是师生授课学习的校园,同时也是他们的生活家园和精神乐园。1.3理念的选择分校区(C区)主校区(A区)主校区(B区)分校区(D区)A、B两个片区为现有主校区所在地。其作为学校的中心区,主要布局

6、关系全校一级的办公教学等功能用房。1.4规划实践C区现为农业学校,位置相对偏僻但较为幽静,适宜独立的科研活动,因而该区的主要定位为成教教学区及研究生教学区。D区的功能定位主要为学校最大部分的教育学学科为主的校区。1.4.1功能分区规划中的车行道以环形为主,环路为车行,中心为步行区,各庭院车行不连通。网状的支路布局,使各区之间便捷联系并满足消防要求。用多层次的车行系统把多元化的各功能区块联系起来。步行交通,因直接与地面相接,更像是一种“廊道”而不是一条轨道,通过巧妙的规划,这种“廊道”可以被激发、停滞、分流、汇集、导入、定向、转换或加速

7、。A上下课;B课后散步;C休闲漫步;D跑步在教学楼群、宿舍楼群之间设置廊道,在各功能区块之间设置便捷通道,遵循两点之间的最短路径,设置主动脉生态绿带及系统中心绿地,以及功能区块的建筑组群间的绿色交流空间中的小路,以满足师生们课后漫步等随意性交流的需求。在主动脉生态绿带的节点空间上,形成适当的向心空间——广场,提供滞留及交往的场所,满足师生交谈、聚会、休息的需求。1.4.2交通组织为能使校园中学习环境与生活密切结合,让人们感受到环境的自然、宁静及平和,规划将校园中交往空间分为4个层次:第一层次:中央生态广场绿地(开敞空间)第二层次:校园

8、内多功能分区之间的绿地空间(半开敞空间)第三层次:建筑组团内的庭院空间(半私密空间)第四层次:建筑内部的中庭空间(私密空间)1.4.3景观营造2.重庆交通学院CHONGQINGJIAOTONGUNIVERSITY2.1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