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3794087
大小:22.05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0-14
《对新时期基层环保工作的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统筹兼顾完善体制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南华县环境保护局局长耿文钦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在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一步推进,党和国家日益重视加强环境保护工作,把环境保护作为一项基本国策,不断完善环境保护法律体系和管理体制,把环境保护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积极推进环保领域的国际合作,有效推进了环境保护事业的健康发展。本文在此就不再赘述成绩,仅从一个基层环保工作者的角度浅谈当前我国环境保护中还需要加强的三个方面的工作。一、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共同做好环境保护工作当
2、前我国经济社会和环境保护发展不平衡,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差距十分明显。东部地区工业经济比较发展,社会事业进步,居民生活水平较高,但是环境也在不断的恶化;西部地区则恰好相反,经济社会发展落后,特别是工业经济不发展,但是近年来环境也在不断的恶化。出现这样的情况,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把区位优势较好的东部沿海地区作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验田”,给予了政策和经济多方面的大力支持,大力扶持第二产业,把实现工业现代化作为发展目标,积极推动工业经济的发展,东部地区取得了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的骄人成绩。但是,在发展工
3、业经济过程中,由于经验和财力等多方面所限,对环境保护重视不够,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许多城市往日清澈见底的河流、碧波荡漾的湖泊已成为历史,城市上空充满了烟尘,特别是以开采资源为主的地方更是留下了许多后遗症,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了较大的破坏。目前,我国的发展已经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西部地区也在不断地谋求发展,各省各级政府都在积极寻找快速发展的路子,是继续走传统工业发展的老路,承接发达地区产业升级换代更换下来的国家限制使用、淘汰的廉价设备来继续发展工业?还是坚持可持续发展,走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
4、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的道路?是很值得思考的。从理论和理性上讲,肯定是要坚持可持续发展,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决不能走传统工业经济发展的老路。但是,这里存在着一个严重的现实问题,就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需要一定的资金和科技基础,也就是西部的发展谁来支撑,西部的蓝天、绿水青山谁来保护,是仅靠西部地区自己的力量,还是全国统筹协调发展?笔者认为,要依靠国家宏观调控,全国统筹协调发展,鼓励各地区发挥各自的优势。工业发展的东部地区,依靠积累的发展基础,努力推进技术进步和创新,以最低的消耗和污染生产出更多更好的产品,努
5、力实现工业现代化。同时对西部地区给予技术、资金的支持,推动西部地区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西部地区在发展工业的同时,更要注重保护幸存的自然资源,以发展休闲旅游第三产业为主,留住共同的“蓝天、绿水青山”。在这里,西部等落后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就需要东部等“先富”地区的发展来推进,就需要国家以转移支付等行政手段来统筹协调。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现实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妥善的协调安排,则西部的“蓝天”在未来几年之内将会消失,全国共同的“氧巴”将不能再产生出更多的氧气来,到时,经济固然发展上去了,但是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也将不复存在,这种以牺
6、牲环境为代价的发展是得不偿失的。二、完善政绩考核体系,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第一个问题是区域间问题。这个问题是区域内问题。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财政收入不断上升,政府所能够支配的资金也超来超多,政府投资支配着某一投资领域或引导着社会投资的方向,国家投资在全社会投资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这些资金都掌握在各级政府手中,那各级政府会将这些资金投向什么领域呢?很简单,对各级政府的考核体系中有些什么指标、什么指标最重要,那这些资金就会投向和优先投向什么领域。传统的政绩考核体系体现了政府发展经济的迫切愿望,偏重于经济发展
7、指标,特别是GDP、财政收入等指标是考核行政领导的核心指标,对环境保护指标很少涉及或虽有但重视不够。要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就要把原材料消耗强度、能源消耗强度、水资源消耗强度、污染物排放强度等环境保护指标纳入政绩考核指标体系,并在实际考核中使之处于和GDP、财政收入等经济指标同等重要的位置,那各级政府就会在追求经济增长的同时,更加重视环境保护,把相当多的国家资金投向环境保护事业。同时也将逐步转变以往“环保部门要求这样做到政府要求环保部门这样做J使环保部门的工作得到更加的重视和取得主动,最终取得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协调发
8、展的可喜成绩。三、健全政策法规体系,加强环保队伍建设这个问题是系统内问题。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环境保护的被重视和广泛认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国务院有关部门、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人民政府依照职权,结合实际制定和颁布了一系列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及规章达600多部,涉及到水、空气、森林、土壤等环境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