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3776410
大小:113.97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10-14
《圆的周长导学案案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圆的周长》导学案教学设计瓦亭镇庞集小学李红民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62〜64页的内容。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直观认识圆的周长,知道圆的周长的含义,通过对圆周长的测量方法和圆周率的探索、圆的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观察、猜测、分析、抽象、概括、动手操作的能力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摸一摸,动手操作,猜想验证等方法使学生亲历整个探寻知识的过程,从而掌握圆周长计算的出來和相关知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介绍我国占代数学家祖冲Z在圆周率方面的伟大成就,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民族自豪感,培养创新
2、精神以及团结合作精神。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测量、计算、猜测、验证等过程,理解圆的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及其实践运用。教学难点:
3、员
4、周率的推算。教具准备:直径1厘米、2厘米、5厘米的圆形纸片齐一个,齐小组一•元硬币、直尺、20厘米长的细绳、记录单各一。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如果你从图中的A点出发,走回出发点,选择哪条路线最近?(出示课件)1、沿图中绿色线路走一圈的长度,就是()的周长。A2、3、沿图中蓝色线路走一•圈的长度,就是(沿图屮红色线路走一圈的长度,就是()的周长。)的周长。师:围成一个平面图形的所有边t的总和叫做这个图形的周2。知,沿蓝色路线走冋原
5、地的路程最近。同时可以断定:的周长大于它的直径的ffi:在不会计算圆的周长的情况下,我们可以这样来思考。从图屮我们可以看出,正方形的边长等于圆的(直径),它的周长相当于圆的宜径的4倍;正六边形的边长等于圆的(半径),它的周长相当于圆的直径的3倍;用冃测可知圆的周长小于正方形的周长,大于正六边形的周长。(利用课件演示)由此我们可3倍,小于它的直径的4倍。(设计意图:以『带新,初步感知岡的周长的意义及其与直径的联系,为探究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做好铺垫,分散难点。)二、互动交流,探究新知那么圆的周长究竟是它的直径的多少倍呢?古往今来很多人都在探究这个问题,他们是如何进行探究的呢?结呆如何?
6、下而大家打开书看看课本62~63页的内容就会明口的。1、自学教材,了解圆的周长的意义及测量方法。⑴摸一摸口己的圆形纸片的周长、直径,演示给同桌看。⑵围成圆的()叫圆的周长。⑶曲于圆的周长是一条曲线,无法直接度量。古人冇的采用线绕法去测量圆的周长,有的采用滚动法去测量圆的周长,他们这种“化曲为直”的转化思想和••••善于动脑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⑷小组合作、实践验证(填表)。量一量、算一算。(四人一组,拿出准备好的圆形纸片:一人拿住圆,另一人固定直尺(或拿线),进行实验,-人记录、一人汇报)直径(cm)周长(cm)II的比值1252、结合实践、质疑创新⑴直径相等的圆,理论上他们的周长应
7、该是相等的,可我们实际测量的结杲不一样?为什么会这样?(小组讨论、总结、汇报)学生展说、展评。师:滚动时的错位、线测吋线的松紧及圆周边的光滑程度都会影响圆的周长的准确性,所以只能得到圆周率的近似值(3倍多一些)。为了克服直接测量时造成的谋差,占人采用了割I员I术来计算I员I的周长,其中成就突出的是刘徽(课本68页)和祖冲之(课本63页)。(课件出示)⑵我们算出的前三个圆的圆周率是一个有限小数,书本63页中说“它是一•••••••牛无限不循环4、数”。书中这样说心确吗?(小组讨论、总结、汇报)师:这确实是…个值得我们以后重新研究的问题。大家都很善于思考、敢于质疑。我也觉得书中的这一说
8、法不正确。I大I为:團旳園也是丁条對用性即线,.亩一定的长度,当圆的直径是1、2、5等数时,周长除以直径都能除尽,即使直径不为1、2、5除不尽时结果也是一个循环小数,总之周率不应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用割圆术在圆内做的内接正n边形周长始终小于圆的周长,用割圆术在I员I外做的外接止n边形周长始终大于I员I的周长,冃前我们得不到I员I周率的准确值,正绘因为不熊準硒股得到團股園檢。虽然现在利用计算机可以将圆周率推算到小数点后面的上亿位,但也不能因此而说它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也许以后有人会用别的方法去推算,很可能你们中的某一位,在不久的将来就是I员I周率准确值的发现者,那么你会和祖冲之一
9、样名垂青史。(课外可以上网看一看知识链接:维普网《圆周率新议》)冃前我们在实际应用中根据需要取它的近似值就可以了。3、板书字母公式。三、课堂达标。(课件出示)(1~2小题口答)1、圆周率是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的(),是一个固定的数,用字母()表示。古往今来有很多人都在探究它究竟是多少,早在2000年前,我国的古代数学著作《》中就冇“周三径一”的说法,尤其值得我们骄傲的是我国古代数学家和天文学家()早在1500年前就将它的值精确在()~()之间,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将圆周率精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