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3747501
大小:333.83 KB
页数:107页
时间:2019-10-13
《创造思考教学策略对高职机械科》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創造思考教學策略對高職機械科生創造力之影響硏究(硏究計畫書初稿)黃金焜第一章緒論第一節硏究背景與動機國家競爭力的關鍵在於技術人力素質,而技術人力最重要的才能發展,即是創造力的發展。唯有創意才有高附加價値(洪榮昭、Mln錫鈴、吳明雄,民86)。就台灣的工業發展而言,正値轉型期,相對工業先進國家而言,台灣工業產品較少創新,大多引進國外先進工業國家發展成熟的產品,加以改良或於製程上加以改進,來提高產品的競爭力;然而在此方面的優勢,最力,可預期地國內的事業單位,將需要往創新性方面的產品發展。因此,對於創造力的培育與硏究更顯得格外的重要
2、。近已漸漸被其他亞洲家趕上,爲了維持經濟的優勢提昇競爭高職相關科別的教育目標,旨在培養工程界實用專業技術人才。但目前高職學校的現有課程,普遍缺乏設計硏發創新能力的培養。雖然陳昭儀(民78)硏究指出絕大多數的發明家認爲學校教育對於其發明創意之引發的影響並不大,但根據「我國發明人之教育背景及其對發明教育意見之調查硏究」(康自立、吳明雄,84)指出:國內發明人多認爲高中職是對發明構思之啓發層面及技術創新層面最有幫助的教育階段,而大學反而次之。在啓發創造力的教學上,國內發明人大多認爲實作課程對發明工作之貢獻較理論知識來得大。前述調查報
3、告並指出最適合開設有關啓發發明槪念的課程的教育階層爲高中職,其次爲國中(康自立、吳明雄,民84,頁99)。未來世界的經濟競爭力,在於產業硏發能力,而產業硏發能力來自於(1)學校教育(2)社會教育(3)產業教育。當然若學校教育能儘早培養學生的硏發能力,則硏發能力的普遍性將可提昇,進而產業技術上可更進一步提昇(洪榮昭等,民86)。在目前政府正推動亞太營運中心計畫,將來具備硏發能力的人才,將更加殷切。學校是提供人力的主要來源,如何培養學生使其具備硏發創新的能力,配合台灣經濟發展的需求,是目前突破經濟發展瓶頸中的重要課題之一(經濟部,
4、民85;洪榮昭,民85a,民85b)。日本在十年前曾頒佈學習指導要領,將課題硏究納入教學課程標準中,學生可以自行選課請老師予以指導,並舉行成果發表、展示以培養學生問題解決能力,另將於2003年頒佈新的環境的了解、關心以增加自我學習的機會。(佐藤弘幸,89.9.29屮、H學術交流訪問:與大甲高工教師交換屮日教育課程發展及類科規劃的差異心得座談會)學習指導要領,增加了「綜合學習時間」旨在讓學生對周根據日本文部省以該國企業爲調查對象,以「日本的經濟如果要持續成爲世界第一,則未來的教育要注重那些方向爲題」進行調查後發現:依重要性程序分
5、別爲,學生要富有創造思考能力、統整的能力,及具備獨立判斷的能力。無疑地,創造思考的相關教學活動,在日本未來也將成爲風尙。民國85年行政院教改會公佈之「中華民國教育改革總諮議報告書」提出「多采多姿,活潑創新」之現代教育方向,爲創造力教育時代拉開序幕;爾後除了經濟部與國科會積極推動一系列之創造力相關硏究外,社會各界亦不斷推出各項激發創造力發展之競賽活動。在「科技化國家推動方案」、「知識經濟發展方案」、「新世紀人力發展方案」、與「第六次全會議」中,創造力與創新能力均爲重要議題。(教育部,民90)近年來也爲了讓學生結合理論與實作經驗,
6、及提昇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有創意的思維應是我各級學校往後教育重點,此與傳統單向、記憶式教學有根本性改變。因此早在民國八十九年我國教育部、國科會即已積極投入提昇各級學校學生科學與技術創造力之硏究,期從教學策略的調整改變著手來全面提昇國人的創造能力。教育部於民國八十九年一月起,便推動建構爲期五年的「全民思考、終身學習」教育環境,著重「教學有創意、學習有興趣」及「學生能將創造力與生活結合」兩大主軸。計劃落實「全球思考、本土行動」的教育改革政策,希望民國九十九年內各級學校都能落實創造思考教學。並將落實六大具體推動措施:一、檢視各級
7、學校教育目標,加強培養學生創造能力。二、培養教師創意思考及再學習能力。三、規劃創意思考及整合性課程。四、推動創意思考教學。五、鼓勵創造力相關硏究,推動大學院校與產業界創新與創業硏硏究。六、推動國內外創新教育合作計劃與推廣活動。教育部並規劃各級學校評鑑視導,將以培養學生創新及再學習能力爲重點指標之一。並將建議各師資培育機構把創意思考教學列入必修課程也鼓勵學校甄選教師時把創意思考能力列入甄選標準項目。曾志朗部長表示,美國長久以來以啓發、思考、自主、創新、和競爭式的教育奠定基礎,在該國近幾年經濟復甦上功不可沒;新加坡、馬來西亞、和大
8、陸、香港這些對此已有體會,均慢慢增加了以人爲本的創造力訓練,這些國家的轉變値得我國省思及全面因應。(聯合報,89,11,5,四版)以往的年代,大家只重視IQ的高低,近年來由於耶魯大學心理學家沙絡維(PeterSalovey)和新罕布夏大學心理學教授梅耶(JohnMayer眉U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