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历史改革复习课

中外历史改革复习课

ID:43742943

大小:328.00 KB

页数:37页

时间:2019-10-13

中外历史改革复习课_第1页
中外历史改革复习课_第2页
中外历史改革复习课_第3页
中外历史改革复习课_第4页
中外历史改革复习课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外历史改革复习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历史选修Ⅰ《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复习提示想想看,我收获了什么?什么是改革?调整________以适应______的发展生产关系生产力生产关系:生产力: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生产工具标准: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铁犁牛耕机械化在劳动生产过程中所形成的相互间关系生产资料归属产品分配人与人的关系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奴隶主按资分配上缴/剩余全部归奴隶主地主资产阶级完全归属人身依附雇佣谁更进步/自由?原因?改革调整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方式还有?革命比较?现代中国有两项改革措施明显违背这一原则的,它们分别是?改革是否一定成功?1.前提——2.关键——3.其他因素——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生产力)掌握政权

2、/人民支持肯定/否定一次改革/革命的标准是?是否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社会在不断发展,改革也在不断前进……改革什么时候才算结束?古今中外重大改革规律总结一、古今中外重大改革的分类:1、奴隶社会的改革——梭伦改革2、封建性质的改革(1)确立封建制度:商鞅变法(2)挽救危机、自我完善:王安石变法、阿里改革(3)少数民族学习先进制度文化(兼有确立封建制度和民族融合的性质):北魏孝文帝改革3、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1)思想文化领域:欧洲的宗教改革(2)确立资本主义:农奴制改革、明治维新、戊戌变法一、与改革相关的因素(1)时间:从古到今;(2)空间:从中到外;(3)性质:包罗万象。1、古代改革的

3、分类(按原因和性质)奴隶社会内部富国强兵的改革春秋管仲改革②促进旧社会形态向新社会形态转化的改革秦国商鞅变法③封建社会内部调整统治政策的变革隋以庸代役,唐租庸调制及两税法,北宋的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明朝的张居正改革,清的“推丁入亩”④少数民族学习汉族先进文化和制度的改革孝文帝改革中国古代的重大改革2、关于改革的原因、目的、内容、作用之间的关系:(1)改革原因:一般情况下改革的根本原因,首先是经济方面,然后是政治方面的(2)关系:原因目的(决定)主要内容作用(决定)(决定)根本原因本质内容作用(影响)最大(决定)(决定)举例:①商鞅变法对历史产生影响最大的措施是······?②王安石变法中

4、最核心的内容是······?3、决定改革成败的主要因素是否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是否遵循社会发展规律,是否妥当和符合当时实际情况改革派与反对派力量强弱对比最高统治者的态度改革的策略方针与用人是否得当是否触犯人民的利益4、古代改革对我们的启示改革是历史发展的要求与产物革除社会弊端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手段,改革是推动历史发展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否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是改革成败的重要因素改革不会一帆风顺,必将遭到旧势力、既得利益的反对,充满着尖锐的斗争5、关于改革的评价:(1)标准:尽管一切改革无不打上阶级的烙印,但标准只有一个,即从它对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去评价(2)基本思路:①首先分析当时的历史条件和历史要求

5、;②然后再看这次改革在多大程度上适应或违背了这一历史发展的要求比较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的异同点,并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1)相同点:①直接目的都是为了富国强兵。②变法都得到了王权的支持。③变法内容触动了旧势力的利益,遭到他们的激烈反对。④变法者的个人命运相似:商鞅被杀;王安石被革职,后又被迫辞职。(2)不同点:①背景不同:商鞅变法发生在新旧交替的社会大变革时期;王安石变法则发生在北宋中期统治危机四伏时。②根本目的不同,商鞅变法要从根本上废除旧制度,建立新制度;王安石变法则是为了挽救北宋统治危机,部分调整生产关系。③性质不同:商鞅变法是一场新兴地主阶级的改革运动;王安石变法则是对封建王朝内部

6、矛盾进行局部调整的改革。④结果不同:商鞅变法成功;王安石变法最终失败。(3)认识:①改革必然会遭到旧势力的阻挠,不可能一帆风顺,要充分考虑到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②改革的成败关键要看其积极成果能否得以保留和维持,不以改革者个人命运为转移。③改革措施要针对实际情况,行之有效,推行改革过程中要用人得当。④改革家要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中国近现代的变法与改革1、中国近代的变法与改革(1)洋务运动(2)戊戌变法2、中国现代的改革(1)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与变革①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运动(50-52)②农业合作化(53-56)③人民公社化(58-78)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80)(2)工业经济体制

7、的调整①建国初到1956年,从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存的经济,向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变。②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从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从计划经济转变为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经济。③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由粗放式经营向集约化经营转变。总结:新时期经济体制的改革所有制结结构:单一的公有制——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管理体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