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的文学教育现状与对策

新课程下的文学教育现状与对策

ID:43719554

大小:154.51 KB

页数:62页

时间:2019-10-13

新课程下的文学教育现状与对策_第1页
新课程下的文学教育现状与对策_第2页
新课程下的文学教育现状与对策_第3页
新课程下的文学教育现状与对策_第4页
新课程下的文学教育现状与对策_第5页
资源描述:

《新课程下的文学教育现状与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新课程下的文学教育现状与对策泰山学院中文系傅丽侵[摘要]文学教育是屮学语文教学的主要教育形式,然而,社会环境和文学教学实际,乂使文学教育处境艰难,血对困境,文学教育中要运用富有智慧的阅读策略进行教学,以达到其育人目的。[关键词]转型,功利性,文化同盟,历史化,现象还原文学教育指以文学文本感染、熏陶的艺术魅力来促进人的心灵、情感、思维、审美力等精神世界发展的一种语文教育。文学教育可以为人打下精神底了,如巴金所说的“生命的开花”一样,它能使人的生命变得丰富起來。1997年《北京文学》引发的语文教学大讨论,引起了人们对文学教育的关注,新高中课程标准,也给文学教育以重要地位。新课标对文学文木

2、教学的定位是非常到位的,然而,我们也应清楚地看到,文学教育止处在一个“文学冷却”的大环境中,是一座“教育孤岛”。为什么这样判断呢?我们來分析一下新课程下文学教育的现状,答案或许就在其中。一、社会转型对文学教育的冲击。社会转型、文化转型对文学教育的冲击,主耍是大环境的冲击。改革开放示8()年代,文学是倍受世人注目的,《I•月》《当代》《收获》等文学刊物发行虽Z大,就是最好的说明。进入上个世纪90年代Z后,中国坚定不移地实现了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改节开放的主旋律是人规模的经济建设,整个社会发展的重心在向经济、向城市、向社会上层倾斜。中国社会的转型已极大地改变了文学活动的生产

3、、传播与消费方式。文学活动日益深刻的市场化、商业化。商业时代,文学已不再是一个时诣的话题,文学处在边缘和压力之下。包活家庭在内的整个社会人环境屮,文学作品基木无人问津了。如此,学牛只能在学校中谈论文学了,失去了文学阅读交流的人的语境。文学教育成为一座“教育孤岛”。二、影视与网络文化对文学教育的冲击。科学的发展改变着当今世界文化和文学的版图。科学上升为后现代的文化霸'主后文学已无足轻重。现代科学从根本上更新了艺术活动的媒介、手段、效果以及生产、流通与接受方式,从而导致艺术家族内部权力结构的变化。首先,20世纪,随着现代影像技术和音像技术的革命,文学在艺术大家族的主导地位,由影视艺术所取

4、代。现代影视艺术拥有比文学优越得多的技术性综合媒介,它使单一的语言艺术相形见细。例如,冇研究者对中学生了解中国四大名著的渠道进行调查,结果是62.2%的学生是通过影视作品了解的。②美国学者也在慨叹,现在的美国学牛,包括哈佛的学牛看书都少了,也都喜欢看电影。其次,互联网文化对文学的既定形态形成了巨大的冲击波。网络文化的冲击,很大程度上动摇着传统文学的观念。我国计算机已突破3000万台,网民数已逼近8000万人,在世界上排名第二。③网络文化日益走进人们的文化视野,传统的纸介卬刷文学阵地LI益边缘化甚至冇些萎缩。“读屏”止在试图挤山“读书”。处于边缘地位的大众文学实现了向文化中心地带的进军

5、,蚕食了经典的地盘。经典文学退出主导地位。三、教学“功利性”对文学教育的辖制。教学“功利性”对文学教育的辖制,主要是高考指挥棒的辖制。比如高考的现代文阅读,其答案并非是可以丰富多彩的,一般都是局限于文木木身的,这样一来,文学教育依旧要追求教学的精确性,追求文学的“木质主义”教育。受本质主义影响,教学总是把文学视为一种具有“普遍规律”“固定本质”的实体,似乎文学是己经定型且不存在内部差异、才盾与裂缝的实体,它不是在特定的语境中捉出并讨论文学教育的具体问题,而是用所谓放Z四海而皆准的“一般规律”或“本质特点”去解释所有的文学文木。有研究者说,一连听了五位教师上的同一课一一鲁迅的《祝福》,

6、遭遇到了一个共同的“情节”:每当教师在讲到或分析到祥林嫂讲“阿毛的故事”时,儿乎没有一个班级不发出笑声来,许多学生脸上竟流露出不屑一顾的神色。笔者认为,这种状况的出现,与文学教冇中过于重视木质主义、普遍规律、宏人叙事有关,它忽视了文学文木的独特性和人的存在。陈思和认为:“读文学最怕是失去了主观的感性内容”,“最忌讳的是依靠一个教条的理性指令:就像多数评论家所教导的那样——从主题思想到政治教条,或者是验证某种思想理论,最终把文学自身的魅力割裂得支离破碎,荡然无存。”④的确,过于重视本质主义的宏大叙事,割裂了文学的魅力,就失去艺术的感染力,而且造成了适得其反的效果。四、教师文学素养滞示对

7、文学教冇的阻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而,一是教师对学术研究的新成果吸收不及时,教师新的文学观念少,文化视野不开阔;一是教师的文学感悟力较弱;一是文艺学美学、哲学、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储备不够。如,在文学作品教学中,师生及文本三者的对话,是要寻找文学作品的意义世界,鼓励创新,这当然无口J非议,问题在于教师只要求主观性解读,寻找自我理解,忽略客观性解读,不去寻找对作品的客观理解,忘记了文木的规定性,其至远离文木。这表现出教师对支撐着新课程文学作品教学的接受美学、体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