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3717530
大小:131.39 KB
页数:85页
时间:2019-10-13
《糖尿病治疗大全费下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糖尿病治疗-、治疗原则及治疗目标(-)现代综合治疗原则1现代综合治疗:1995年国际糖尿病联盟(IDF)提出糖尿病现代综合治疗的五项原则:(1)饮食控制:是治疗糖尿病的基础。饮食控制的目的是既减少碳水化合物的摄入,以减轻胰岛B细胞的负担,减轻体重,又达到合理膳食,保证生命活动的而妥。(2)运动疗法:是肥胖的II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伴有胰岛素分泌不足型)的主要基础治疗手段,可改善胰岛索敏感性,减轻胰岛索抵抗。(3)血糖监测:血糖监测是治疗的中心环节之一,只有及时监测糖尿病的病情变化,才能及早调整治疗措施,达到良好的控制。(4)
2、药物治疗:是糖尿病治疗的关键,也是控制病情的主要手段,包括口服降糖约及胰岛素,其中合理选择降糖药(II服降糖药及朕岛素)是治疗的重点,治疗达标是其目的。(5)糖尿病教育:糖尿病是一种终身性疾病,糖尿病教育可使患者成为了解口己病情最准确的搭缴鵰,有利丁配合医生的治疗。有的学者按照上述五方面措施及要求,将其归纳为五句格言:饮食治疗终身如口,此为基础;运动疗法活动适量,贵在坚持;药物疗法讲究效果,治必达标;教育科学引人入门,知术通理;血糖监测合理调控,持之以恒2I型糖尿病:在实施糖丿求病治疗的过程中,I型和II型治疗原则是有区别的
3、。I型糖尿病的治疗原则是:(1)朕岛素治疗应一步到位:一旦确诊为I型糖尿病,必须及时应用唳岛素,尽快使病情获得良好控制。(2)止确处理缓慢进展型糖尿病:该型的临床病程与II型和似,但磺月尿类药物可促其0细胞加速损害,而使之很快演变为完全性的I型糖尿病,因此如果诊断该型可能性大,则应及早使用胰岛素治疗,这样对其残存的胰岛B细胞功能有一定程度的保护作用,有利于减缓病情进展与恶化,并减少酮症倾向。(3)及时采用DCCT治疗措施:DCCT即糖尿病控制与并发症试验。本试验证明胰岛素强化治疗,严格控制血糖水平,使其接近正常,能有效地延缓
4、I型糖尿病病人的视网膜病变、肾脏病变和神经病变的发牛率,并减慢其病程。在胰岛索常规治疗情况下,若不能获得良好控制,应及早接受强化治疗方案。胰岛素强化治疗是使用外源性胰岛素,使血浆朕岛素水平接近止常生理状态,并维持血糖接近正常水平。(4)自我监测血糖:I型病人在使用胰岛素治疗过程中,血糖波动较快,应依靠自我监测,调整和维持治疗达标。(5)饮食控制、运动疗法、糖來病教育:均应突出I型的特点,同时应注意I型糖尿病患者的社会心理因素对病情控制的影响,更仔细地做好糖尿病教育。3II型糖尿病:除糖尿病治疗的一般原则外,如教育、饮食控制、
5、运动疗法、自我监控,还应突岀以下方面:(1)实施阶段性治疗:肥胖者与非肥胖者的治疗应有区别,具体方法请参见糖廉病阶段治疗部分。(2)必要时用胰岛素治疗:采用胰岛素治疗的适应症是:非肥胖者,病程长,经过阶段性治疗、饮食疗法和合理调整口服降糖药后,仍治不达标者;确认磺腺约治疗失效者;急性代谢紊乱、应激状态、妊娠等情况。(3)磺腺类药(SU)加小剂量胰隔素联合治疗:SU可促进胰隔素释放和改善外周胰岛索的敏感性(详见SU作用机制),小剂量外源性朕岛索可纠正低朕岛素血症,从而抑制肝糖生成并促进葡萄糖利用,其最终目的是利用较小的生理剂量
6、胰岛素,以打破慢性高血糖所致的恶性循环。(4)胰岛素强化治疗:经上述联合治疗2〜3个刀后,血糖控制仍不满意,即不能达标者,应采用短程胰岛素强化治疗。尤其适用于胰岛素分泌不足伴有朕岛索抵抗的II型患者。(二)糖尿病治疗口标1糖尿病治疗口的:糖尿病患者的治疗口的包括以下8个方面:(1)消除糖尿病症状,让病人自我感觉更舒适。有些病人治疗后自觉症状消失,但血糖控制并不好,应引起注意。(2)纠止糖代谢紊乱,控制高血糖,使血糖降到止常或接近止常水平。(3)纠正脂代谢紊乱及其他代谢异常,预防血管病变等慢性并发症的发生。(4)防治各种急、慢
7、性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治疗各种伴发病,减轻病人痛苦。(3)保证儿童、青少年患者的正常生长发育。(6)保证育龄期妇女的正常妊娠、分娩和生育。(7)通过糖尿病教育,使患者学习糖尿病基本知识,掌握必要的自我监测技能,具有自我保健能力,并口觉运用于病情监控和口我防治之中,如自测尿糖、血糖,注射胰岛素技术,以及低血糖的自我处理等,以减轻摻】邓鹑与揑酶旱。(8)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如参加止常的社会劳动和社交活动,拥有正常的心理和体力状态,努力使之成为健康长寿的人。2糖尿病控制指标:口前国内外尚无统一的糖尿病控制指标。由于高血糖是糖
8、尿病并发症的发病基础,故无论何种标准,均应以达到上述目的为原则,既要控制高血糖,又要防止低血糖,同时还要防治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控制指标必须个体化。(1)糖尿病代谢控制生化指标:在制订病人的控制指标时,应结合病情轻重、年龄、有无慢性并发症、文化程度、医疗保健条件及经济状况,做到因时而异、因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