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3691087
大小:26.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0-12
《浅议当前高校科技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议当前高校科技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摘要:高校科技管理的主要使命在于运用科技发展规律和一般管理原理对广大科研人员、科研团队进行富有成效的管理,对人力、物力、财力资源进行优化整合,推动科技发展。本文主要就当前高校科技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如何加强高校科技管理进行探讨与研究。关键词:高校科技管理问题对策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6(c)-0241-01在当前的知识经济时代,高校传统的科技管理模式已不能满足新时代对科技管理的需求,作为三大创新主体之一的高
2、等学校,必须要建立良好健全的科技管理机制。1当前高校科技管理存在的问题1.1注重立项轻视产出的现象比较普遍一直以来,申请科研项目、争取科研奖励是髙校科技管理的工作重点,这是由于目前国内科研评价体系对科研人员和科技机构进行考核评估时,主要是以获得资助的项目数量以及资助经费作为衡量其科研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获资助的项目及获取的经费越多,就越容易通过考评。而对于所承接的项目到底完成得怎么样、成果应用效果怎么样、能带来什么样的经济效益等后续问题却不甚注重。科研项目的申请难、验收易,造成科研人员注重课题争
3、取胜于课题完成,更不注重科研成果的进一步提升和推广应用,这种本末倒置的现象显然是不合理的。1.2科技管理队伍有待加强虽然各高校科技管理的队伍在不断壮大,但与我国科技发展水平及科技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为:(1)业务水平不高。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二:其一为科技管理人员并不全都出自管理专业;其二为科技管理人员常年忙于具体日常事务性工作,没有时间及精力去全面学习科研管理的业务知识。(2)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一直以来,高校给予了科研人才各方面的优待,但对科技管理人员却缺少关怀
4、。1.3科研评价体系及考核机制不完善目前的科研评价体系及考核模式过于功利:科研人员能否获取项目、经费及成果奖励,以及获取项目、经费和成果的多少,直接关系到其职称晋升、收入高低。在金钱和名利等利益的驱使下,科研组织里,每个人都想着由自己主持课题,争夺有限的科研经费,导致了科研组织成员间出现不良竞争,缺乏沟通,犹如一盘散沙。科技管理人员无法协调各部门间的利益冲突,使得科技成果与经济效益无法结合,经不起市场的考验。1.4知识产权管理缺乏系统性当前,高校传统的科技管理仍是依照项目研发的自然流程,大致分为
5、科研计划管理、成果评审(鉴定)和奖励、转化推广三阶段为主线的管理模式,对于研发过程中产生的知识产权等,仅将之视为科技成果的表现形式,通常被纳入成果管理。在科研计划管理、科技成果转移等具体工作环节通常缺少知识产权的战略研究,对知识产权的管理缺乏前瞻性、系统性和规范性。1.5科技成果的转化率低下尽管当前高校取得了大量的科技成果,但对于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推广程度很低。2011年1月,中国新闻网曾就此发表评论,指出我国高校每年通过鉴定的科技成果达1万项左右,其中30%左右的项目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和产业化前
6、景,但目前科技成果转化率仅有10%〜15%,大量具有产业化前景的科技成果被束之高阁,呈现出“成果多、转化少、推广难”的局面。2加强高校科技管理的对策2.1创新科技管理理念要从根本上解决以上问题,首先就要从思想上提高对这些问题的认识。对于高校科技管理的目标要从追求数量提升到质量的高度,不能单以高校所拥有的科研项目数量、发表的学术论文数量和国家重点项目等指标来衡量,更应注重科技成果的阅读率、引用率、转化率及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努力使科技成果与社会需求达成一致。另外,在管理过程中,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服
7、务意识,从科研人才的角度出发,简化工作流程,减轻科研人员的负担,为科研人才创造一个良好的科研环境。2.2完善科技管理体系一个完善的科技管理体系需要有效的管理机制、评价体系和考核激励机制来支撑。首先要建立一套符合实际情况及有利于科技创新的管理机制,将课题立项、成果奖励、重点学科的确定以及学科带头人的选拔等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其次要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和考核激励机制,使科研工作健康化。只有充分衡量科研人员的创造性劳动的价值,在政策和制度上使其知识劳动的价值得到充分体现,才能激发高校科研人员的工
8、作热情,促进高校科技的发展。2.3建设高素质的科技管理队伍科技管理工作者是科技管理的主体,高素质的科技管理队伍是实现科技管理创新根本所在。要建设高素质的科技管理队伍可以从以下四点着手:(1)要多途径引进科技管理人才,不拘一格引进人才,尤其要重视对不同背景及经历的人才的引进。(2)要对已有的管理人才进行有计划的系统性培训,如:参加研讨会、培训班,与兄弟院校进行人才交流等。(3)要加强实践锻炼,针对不同人才的特点,给予不同的任务,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处理,丰富他们的实践经验。(4)制定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