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精神文化发展与柳苏词

北宋精神文化发展与柳苏词

ID:43669456

大小:5.47 MB

页数:37页

时间:2019-10-12

北宋精神文化发展与柳苏词_第1页
北宋精神文化发展与柳苏词_第2页
北宋精神文化发展与柳苏词_第3页
北宋精神文化发展与柳苏词_第4页
北宋精神文化发展与柳苏词_第5页
资源描述:

《北宋精神文化发展与柳苏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北宋文化精神与柳、苏词一、柳、苏词比较研究回顾1.具体作品的对读2.婉约与豪放之别3.俗与雅之别4.“文学进化观”下苏词对于柳词的继承和发展二、方法启悟它(思想)只能于产生自己的过程中发现自己思想本质上即是思想,他就是自在自为和永恒的。——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商务印书馆1983年第10页内在理路(innerlogic)我们很难想像,只是反,便可以反出整个清代一套的学术思想来。贯穿于理学与清学之间有一个内在的生命。我们现在便要找出宋明理学和清代的学术的共同生命何在。——余英时《论戴震与章学诚》三联2000第326页如果我们专从思想史的内在发展

2、着眼,撇开政治经济及外在因素不问,也可以讲出一套思想史。——余英时《历史与思想》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87125页三、问题的提出北宋精神文化发展概况如何?柳、苏分别处于什么阶段?他们的词是如何表现的?四、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文化发展唐末五代,天下动乱,文士命运凄惨。“分裂大坏如五季,文物蕩盡,而魯儒往往抱經伏農野……太祖皇帝起平禍亂……而魯之學者始稍稍自奮隴畝”——晁補之《雞肋集》卷三四进入宋代:北宋开国总结五代经验,崇文抑武,重用文士,中国文人迎来了士人最美好的时代。宋代科举制度比前代有了很大进步,采取“糊名”“誊录”等方法,尽可能地保证科举的

3、公正﹑公平,不以门第取士,大量寒族能够涌入统治阶层,实现理想抱负,这对于激发士人的责任意识有很大的作用。激发起士人的责任意识,还远没有形成宋代士大夫“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文化,其开始形成已经到了仁宗朝(1023—1063).最典型的代表莫过范仲淹.开国初虽激发起士人的责任意识,但还没有形成宋代士大夫“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文化,其开始形成已经到了仁宗朝(1023—1063).最典型的代表莫过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范仲淹《岳陽樓記》每感激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一时士大夫矫厉尚风节。《宋史·范仲淹传》為與士大夫治天下,非與百姓治天下

4、也。《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二一文彦博此精神文化到神宗熙宁(1068—1078)时期才正式确立,出现了欧阳修﹑司马光﹑王安石﹑苏轼等士大夫,此精神文化得到最辉煌的展现.对于宋代的总体评价1.遂使三代而降,考論聲明文物之治,道德仁義之風,宋於漢、唐,蓋無讓焉。(《宋史》卷三)2.“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陈寅恪《邓广铭<宋史职官志考证>序》)3.“故天水一朝人智之活动与文化之多方面,前之汉唐,后之元明,皆所不逮也。”(王国维《宋代之金石学》)4.宋代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最高阶段。两宋期内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达到的高度,

5、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之内,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邓广铭《谈谈有关宋史研究的几个问题》)士大夫之特征士大夫之特征子貢問曰:“何如斯可謂之士矣?”子曰:“行己有恥,使於四方,不辱君命,可謂士矣。”——《論語·子路篇》大致说来,如果要用现代语言对士大夫之特征做一个最简单化的概括,那么我们就不妨暂时将之定义为官僚与知识分子这种角色的结合。阎步克《士大夫政治演生史稿》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第5页五、柳永与士大夫精神文化柳永生于太宗雍熙元年(984),历太宗﹑真宗﹑仁宗三朝,但直到仁宗景祐元年(1034)才进士登第,已五十一岁,而且一直沉沦下僚,基

6、本处于政治权力中心之外。柳永和士大夫精神文化的代表人物在时间上的对比人物柳永范仲淹文彥博歐陽修司馬光王安石生年9849891006100710191021進士及第103410211027103010381042卒年105410521097107210861086六、苏轼与士大夫精神文化苏轼生于仁宗景祐三年(1036),嘉祐二年(1057)中进士,少年得志,苏轼在他四十多年的官场生活中,饱尝了宦海沉浮,他以博大的胸襟,高扬的精神,远大的抱负,成就了他瑰丽的人生.器識之閎偉,議論之卓犖(明顯),文章之雄雋,政事之精明……至於禍患之來,節足以固其有

7、守……《宋史·蘇軾》卷三百三十八朱熹熙寧變法,亦是勢當如此。凡荆公所變更者,初時東坡亦欲為之。及見荆公做得紛擾狼狽,遂不複言,卻去攻他。(《朱子语类》卷一百三十)“率其徒持畚鍤(běnchā)以出,築東南長堤”“軾廬於其上,過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因法以便民,民賴以安”——《宋史·蘇軾》卷三百三十八苏轼的名垂千古,主要是通过他的诗词文,所以他留给我们的更多是文学家形象,但若透过这一现象深入去思考它内部丰富的精神内涵,则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是其內在支撑.七、北宋精神文化中的柳苏词望海潮鹤冲天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

8、未遂风去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