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校生逆反心理的疏导与对策

职校生逆反心理的疏导与对策

ID:43659674

大小:25.55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0-12

职校生逆反心理的疏导与对策_第1页
职校生逆反心理的疏导与对策_第2页
职校生逆反心理的疏导与对策_第3页
职校生逆反心理的疏导与对策_第4页
职校生逆反心理的疏导与对策_第5页
资源描述:

《职校生逆反心理的疏导与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职校生逆反心理的疏导与对策中学阶段是人一生最容易引起逆反心理的阶段,而职校生这方面显得尤为突出。探究职校生逆反心理的成因,并寻找克服逆反心理的良策,帮助中学生摆脱逆反心理的阴影,是职业学校班主任的职责和使命,也是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基础和前提。一、对职校生逆反心理的正确认识1•职校生逆反心理的特点类型(1)困惑型逆反心理。学生处在由过去的“依懒性”吸收知识向“独立性”吸收知识的过渡阶段。当他们遇到的与老师、家长讲的对不上号时,就慢慢地对教育产生质疑,对社会感到困惑。(2)失落型逆反心理。一旦学生的长处和进步得不到肯定和表扬,他们就会失

2、去上进的信心和力量,在心理产生失落感和被遗弃感,从而用消极冷漠的态度对待周围的事物。(3)自我型逆反心理。一般说来,这类学生从小生活在优越的环境中,养成了高傲、自私和心胸狭窄的性格,听不得批评和劝告。(1)受挫型逆反心理。表现为自尊心受到伤害,或受到挫折整天沉溺于烦恼和痛苦之中,对学习和生活失去信心,用怀疑、敌对的目光对待周围的一切。2•逆反心理的成因(1)不良思想意识的影响。有的学生把尊敬老师看成是“溜须拍马”,把向教师汇报情况、帮助同学进步看成是“出卖朋友,不够意思”等等。(2)教育工作的失误。班级少数“尖子生”受到教师们的喜爱

3、,同学们的追捧。多数学生特别是差生被冷落,使得他们变得口卑、厌学。学校教育内容单一,用统一的模式把学生框起来,在一个起点上进行教育。这种“单一化”的教育内容极不利于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3)家庭和社会教育缺失。很多家长对孩子宠爱有加、百依百顺,使孩子形成了唯我独尊的心理。有的家长对子女的要求过高;有的父母无瑕顾及子女的学习、生活,学生在家庭中得不到温暖和鼓励,使他们往往对学习、生活、人际关系反应冷淡,造成性格的孤癖。(1)中学生主体综合心理因素影响。中学生正处在人生发展的关键期,自我意识有了新的发展,自尊心、好胜心增强起来,不满足老

4、师和家长把自己当孩子看,故意与老师和家长唱“对台戏”。尤其当他们屡遭挫折、失败后往往一蹶不振、自暴自弃。对老师同学的帮助置之不理,甚至把老师的劝说、告诫看成是“管、卡、压”,是嘲弄自己。因此与老师对立,继而产生逆反心理。二、如何克服职校生逆反心理1.强化学校教育以学校教育为主阵地,切实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依据《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纲要,总揽德育工作全局。用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主旋律铸造他们灵魂,加强心理素质的培养和提高。班主任及任课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

5、也应将心理教育的内容和方法渗透到各科教学中去,渗透到校园环境、文化和一切活动中去。2•提高教师的教育艺术经常从学生的行动、情绪反应来了解他们的心态及其变化,发掘“闪光点”,把握教育时机。班主任不可采用压制和强制的办法,那只能起到“火上加油”、“推波助澜”的作用,结果只能是造成僵局,达不到教育应有目的。针对学生的不同个性以及不同的时间条件和情境,进行正面引导,注意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给予及时、公正的鼓励和表扬。同时,寻找最佳时机,加以细心教育和引导,融洽师生关系,形成积极上进的心态。3.创造良好的教育情境学校应多开办文学、文艺、体育、科

6、技、公益劳动等活动课程,组织各类有益的比赛。如学科竞赛、体育运动会、文艺晚会等,这样既能满足学生自尊,创造和补偿心理的需求,又能培养学生开朗的性格,稳定的情绪,活跃的思维及尊重他人、团结协作的心理素质和行为习惯。4•重视心理疏导学生普遍对老师有疑惧、怨恨心理,教师应用坦诚交谈和以诚相待的方法,使师生相互依赖,对于口尊心受伤害而自卑的学生,教师应给予信任,激发他们的自信心理。这样就会缩短双方的心理距离,引起师生情感上的共鸣,有益于控制中学生的逆反心理。5.指导家庭教育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学校和班主任应利用家访、家长会、家长学校等形

7、式宣传素质教育和中学生心理学内容,指出家长教育子女的误区,矫正家长中存在的溺爱、自卑、专制、放任等不良教育心态,让他们为子女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诱导、感化子女健康成长。特别要关注单亲、再婚等特殊家庭。6.加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要正视学生自我意识的增长和认识能力的提高,指导、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所处的年龄阶段的生理、心理特点。当学生向你谈他感兴趣的问题时,要集中注意力听,不要似听非听。要充分了解学生心理,以交换意见的方式来发表自己的看法,以尊重的语气而不是教训的口吻说话。教训常常会带来反感和对立,达不到应有的目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