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成立问题论文

恒成立问题论文

ID:43608358

大小:33.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0-11

恒成立问题论文_第1页
恒成立问题论文_第2页
恒成立问题论文_第3页
资源描述:

《恒成立问题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放低起点搭舷梯追本溯源探真知谈恒成立教学的改进与反思张悴“恒成立”问题是数学中常见的问题,涉及到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的性质、图象,渗透着换元、化归、数形结合、函数与方程等思想方法,经常与参数的范围联系在一起,在高考中频频出现,是高考中的一个难点热点问题,通常以两种常用方法展开教学,各种变式练习来加强运用。但我在先后两个班级的教学改进中发现,以学生的实际认知发展水平和实际经验出发,以课本知识为切入点才能充分调动学牛的兴趣和积极性,这才是课堂教学的本质所在。一、按部就班进行专题讲解在笫一个班的教学中,我采取的是方法讲解的形式:1、函数、方程法例一:

2、x+l

3、+

4、

5、x-l

6、>atM成立,则&的取值范用是什么?2、参数分离法例二:2x2-9x+m<0在[2,3]上恒成立,求m的取值范围。课堂上不少同学吋而凝神思考,时而欲言乂止,大概不能透彻理解,但是乂不知从何问起,气氛有些沉闷。学生虽大都记了笔记,但课下有多少能仔细研究悟其本质?我觉得这堂课不成功:看起來木课的设计立意在方法,归类到位,其实与学生的实际认知结构脱节,生硬地重建另一种知识,思维数学变成了记忆数学。二、追本溯源深挖课本结合木班学生初中数学基础就较弱,对数学学习有些畏难情绪,我决定打破原来的讲课方法,舍“题”求“理”,用比较熟悉的初中课本知识开场,让学生

7、理解问题的本质。在川函数,方程思想解决恒成立问题时,涉及的很多两数都是一次,二次函数或这两种函数型的复合函数,我将课堂实施的切入点定在了一次方程,一次不等式和一次函数的分析上,用“直线型”图象启发学住。调整课堂设计如下:1、讨论关于x的方程ax+b=O的根的情况:a①aHO,x二飞②a=O,bHO,xW4);③&二0,b二0,xGR.其小第三中情况可以理解为:当a二b二0时,方程ax+b二0恒成立。对问题结构作调整:当方程ax+b=O恒成立吋,a,b应满足什么条件?此时一部分学生已经答出a二b二0,其中有学生解答为:既然是恒成立,说明其屮x可以取任何值,

8、于是令x=l,a»b=O,令x=5,5a+b=0.故a=b=O.于是有:方程ax+b=OjU成立oa=b=0o(明确恒成立的意义)2、不等式ax+b>0(ax+b<0)恒成立时,a,b应满足什么条件?问题一出,就有学生奇怪的问,一次函数图象是一条斜直线啊,怎么可能全正或全负呢?立刻就有同学反驳:谁说这是一次两数了,如果a二0呢?这时应有沪0且b〉0.我肯定了同学们的讨论结果,并对其中用函数图象看方程不等式的思想方法给予鼓励。(引出图彖思考问题的方法)3、不等式ax+b>0(xe[m,n])恒成立时,a,b应满足什么条件?对于这个熟悉的一次函数,取了其屮一

9、小段,该怎样考虑呢?经过讨论,有的说:仍然是沪0且b>0;也有的说,把m代入不等式,让am+b>0即可;还有同学补充说,若avO,就该代入n的值,II:an+b>0.最后同学们总结发现,讨论的分歧主要是最小值出现的位置不同,其本质是(ax+b)丽>0即对,而此处的ypx+b为单调函数,所以代入端点值可以得到其最值。(理解一段数值恒成立的实质)4、ax+b>l(xe[m,n])IS成立时,a,b应满足什么条件?观点一:(aX+b)min>l观点二:(ax+b-1)吋>0(进一步推广理解,为引进参数入作铺热)5、ax+b>X(a,b为常数,九为参数)(xg[

10、m,n])恒成立,参数入的取值范围是什么?此处虽然改变了参数,但仍然是一次函数图象的理解,所以同学们的思路和4基本一致,其实此处已经渗透了函数方程思想和参数分离的方法。(水到渠成,方法口然生成)6、(l)2x2-9x+m<0在[2,3]上恒成立,求m的取值范围。(2)

11、x+1

12、+

13、x-1

14、>atki成立,则a的取值范围是什么?这里虽然是二次两数和分段函数问题,但有了前面对图象本质的理解,同学们原來可能出现的思维障碍被搬除,容易想到利用图象数形结合求岀参数的值。但山于学牛基础薄弱,对分段函数图彖和二次函数图彖的作图也有一定困难,在这里放慢课堂节奏,力求准确

15、。课后,我又给几个学有余力的学生给出了“4'+2x6x+&9、0恒成立求a范围”的问题,学生们兴味盎然地讨论着……三、教学感悟与反思通过这先后两节课的失败与成功,我在反思中总结了一些启示。启示一:充分利用教材,使知识源于教材而又超越教材。人教版教科帖主编曾说过:“数学概念、数学方法与数学思想的起源与发展都是自然的。数学概念源于实践,任何数学概念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它的原型。可以说,任何一个概念,只要想一下它的背景,它的形成过程,它的应用以及与其他概念的联系,就会发现它实际上是水到渠成的、浑成天然的产物,不仅合情合理,甚至很有人情味”•在本课的改进设计中,从

16、初中课木的一元一次方程入手,学生易于接受,而问题难度的层层递进反阳使得含参恒成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