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3606454
大小:41.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10-11
《【精品】职业指导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国家职业资格全国统一鉴定高级职业指导师论文国家职业资格X级论文题目: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姓名:身份证号:所在省市:所在单位: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姓名:单位:摘要:伴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到来,大学生就业困难问题日趋严峻,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对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剖析,并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就业知道对策。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困难;指导对策近几年,随着高校扩招,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据教育部数据显示,2004年高校毕业生为280万,本科生一次就业率为61.3%;2007年全国高校毕业生
2、激增至495万,全国平均就业率为70%o2009年中国高校毕业生人数更是多达到610万人,还有100多万历年没有就业的大学生,加之金融危机,使得大学生就业困难问题更加凸显。大学生就业问题关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是高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因此,分析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寻求相应的就业指导对策,从而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率具有重要意义。一、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分析(一)大学生自身定位不准,对就业岗位的期望过高。大学生就业难,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他们的期望值偏高,自身定位不准造成的。大学生就业难,不是难在没有就业机会,而是难在没有理想的就业
3、机会。一项调查表明:来自大城市的毕业生都希望在大城市工作,来自中小城市的毕业生有44・7%希望在大城市就业,来自乡镇农村的毕业生有98%不愿意回乡就业。这种择业取向导致了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应聘者云集,而私有企业、艰苦行业、西部、基层农村却招不到急需的大学生。毕业生所持的高期望和择业观与社会需求相悖,这种“高不成,低不就”的心理定位严重影响就业。另一方面,大学生口身定位不准的另一个极端表现在一部分学生在就业压力面前,迷失方向、迷失自我,面试时甚至不顾尊严,仿佛乞人施舍。这种缺乏自信的表现反而使自己错失了一些好的就业机会。目前大
4、学生就业面临着巨大就业市场也同吋面临巨大就业压力。从机遇來说,科技进步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与第三产业发展,为就业提供新的增长点,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为大学&就业带来了许多机遇。大学生对于就业行业,领域的选择较以前宽广的多;我们看到机遇的同时,也不得不认识到现实中还存在着很多困难,诸如科技进步排挤旧行业使毕业生专业不对口;高校专业设置滞后;还有一个严重问题是大学生理论与工作能力难呈止比使用人单位增加营运成本;所以想找一份如意工作难度相当大。但其中包含大量毕业生高才低用,就业岗位与所学专业不相关以及毕业生虽已签约但并未到岗等大量的隐
5、性失业现象。而在西方经济学家看来,一个国家的失业率为4.0%-5,0%是较为实际的充分就业,因而实际上我国的失业人口比例是很高的,这在大学生中表现得更具有代表性。可见,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不是供求因素,而是高等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大学生理想与现实差距过大,自身素质和能力不高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需深刻分析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本原因,积极探索寻求解决途径。(二)高校的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质量不能适应社会的用人需求。在劳动力供需的市场上,一方面出现了大量的岗位空缺,另一方面也存在着数以百万计的大学生失业,这种“结构
6、性失业”现象充分说明了高校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从高校的专业设置方面来看,明显存在专业设置与市场经济需求脱节的问题。目前我国高校专业设置普遍雷同,特色弱化,不能及时、灵活地反映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从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方面来看,大学生整体素质的下降,不能适应用人市场的需求。一方面,高校不断扩招造成生源总体水平下降;另一方面,大学的教师一般都重视科研,而对本科生教学的责任心不强,导致教学质量降低;同时,很多大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对学习缺乏兴趣。这些都造成了大学生素质的整体下降。(三)产业结构不合理导致大学生就业困难。尽管我国高等教育
7、规模扩张迅速,大学以上学历人口数仍然只占总人口的5%、劳动力人口的10%,但这一比例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大学生就业难一方面受扩招的影响,另一方面更深层次折射的是我国当前经济结构的问题。目前中国还处在第一次工业化期间,经济结构以劳动密集型为主,因此劳动力市场对初等人才、熟练工人需求量较大,中间层次需求相对少,高端人才需要更少,与大学生就业相兀配的知识型服务业则长期低迷。因此,结构之困,也是大学生就业困难的隐性门槛。大学生就业是全社会就业问题的一方面,不能单独地看待大学生群体的就业问题,必须将其纳入整体社会来解析。(四)大学生就业人数
8、的增加导致总体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失衡。毕业生供需矛盾突岀是近年来社会公认的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直接原因。当今我国劳动力市场上的供给出现了建国以来从未有过的“三峰叠加”的态势,即长期积累下来的城镇待业人员和随着农村城镇化步伐加快所产生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