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3598861
大小:86.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0-11
《新工科建设路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工程教育的中国模式是什么,“新工科"建设行动路线给出答案2017-04-1018:20请点击标题下方的“光明微教育”关注我们,了解更多动态~“新工科”自2月在复旦大学达成“复旦共识”以来,目前已进入紧锣密鼓的工作状态。8H,教育部在天津大学举行工科优势高校新工科建设研讨会,在该会研讨的基础上公布了《新工科建设行动路线》,也称新工科建设“天大行动”。“新工科”建设行动路线(“天大行动”)工程改变世界,行动创造未來,改革呼唤创新,新工科建设在行动。当前世界范围内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进行,我国
2、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高等教育步入新阶段。2017年4月8日,教育部在天津大学召开新工科建设研讨会,60余所高校共商新工科建设的愿景与行动。与会代表一致认为,培养造就一大批多样化、创新型卓越工程科技人才,为我国产业发展和国际竞争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撑,既是当务之急,也是长远之策。我们的目标是:到2020年,探索形成新工科建设模式,主动适应新技术、新产业、新经济发展;到2030年,形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工程教育体系,有力支撑国家创新发展;到2050年,形成领跑全球工程教育的屮国模式,建成工程教育强国,成
3、为世界工程创新中心和人才高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坚实基础。为此目标,我们致力于以下行动:1•探索建立工科发展新范式。根据世界高等教育与历次产业革命互动的规律,面向未来技术和产业发展的新趋势和新要求,在总结技术范式、科学范式、工程范式经验的基础上,探索建立新工科范式。以应对变化、塑造未来为指引,以继承与创新、交叉与融合、协同与共享为主要途径,深入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推动思想创新、机制创新、模式创新,实现从学科导向转向以产业需求为导向,从专业分割转向跨界交叉融合,从适应服务转向支撑
4、引领。2.问产业需求建专业,构建工科专业新结构。加强产业发展对工程科技人才需求的调研,做好增量优化、存量调整,主动谋划新兴工科专业建设,到2020年肓接面向新经济的新兴工科专业比例达到50%以上。大力发展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应用、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基因工程、核技术等新技术和智能制造、集成电路、空天海洋、生物医药、新材料等新产业相关的新兴工科专业和特色专业集群。更新改造传统学科专业,服务地矿、钢铁、石化、机械、轻工、纺织等产业转型升级、向价值链中高端发展。推动现有工科交叉复合、工科与其他学科交
5、叉融合、应用理科向工科延伸,孕育形成新兴交叉学科专业。3•问技术发展改内容,更新工程人才知识体系。将产业和技术的最新发展、行业对人才培养的最新要求引入教学过程,更新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建成满足行业发展需要的课程和教材资源,打通“最后一学里”。推动教师将研究成果及时转化为教学内容,向学牛介绍学科研究新进展、实践发展新经验,积极探索综合性课程、问题导向课程、交叉学科研讨课程,提高课程兴趣度、学业挑战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把握新工科人才的核心素养,强化工科学生的家国情怀、全球视野、法治意识和生态意识
6、,培养设计思维、工程思维、批判性思维和数字化思维,提升创新创业、跨学科交叉融合、自主终身学习、沟通协商能力和工程领导力。4.问学生志趣变方法,创新工程教育方式与手段。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加大学生选择空间,方便学生跨专业跨校学习,增强师生互动,改革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形成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工程教育模式。推进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建设和推广应用在线开放课程,充分利用虚拟仿真等技术创新工程实践教学方式。完善新工科人才“创意-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广泛搭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努力实现50%以上工科
7、专业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参与一项创新创业赛事活动,建设创业孵化基地和专业化创客空间,推动产学研用紧密结合和科技成果转化应用。5.问学校主体推改革,探索新工科自主发展、自我激励机制。充分发挥办学自主权和基层首创精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改变“争帽子、分资源”的被动状态,只争朝夕,擅起袖子加油干。利用好“新工科”这块试验田,推进高校综合改革,建立符合工程教育特点的人事考核评聘制度和内部激励机制,探索高校教师与行业人才双向交流的机制。工科优势高校、综合性高校、地方高校耍根据自身特点,积
8、极凝聚校内外共识,主动作为、开拓创新,开展多样化探索。6.问内外资源创条件,打造工程教育开放融合新牛态。优化校内协同育人组织模式,通过建立跨学科交融的新型机构、产业化学院等方式,突破体制机制瓶颈,为跨院系、跨学科、跨专业交叉培养新工科人才提供组织保障。汇聚行业部门、科研院所、企业优势资源,完善科教结合、产学融合、校企合作的协同育人模式,建设教育、培训、研发一体的共享型协同育人实践平台。推广实施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以产业和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推动工程教育改革,到2020年,争取每年由企业资助的产学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