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新工科”之新(下)

解读“新工科”之新(下)

ID:38813798

大小:26.02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6-19

解读“新工科”之新(下)_第1页
解读“新工科”之新(下)_第2页
解读“新工科”之新(下)_第3页
解读“新工科”之新(下)_第4页
解读“新工科”之新(下)_第5页
资源描述:

《解读“新工科”之新(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解读“新工科”之新(下)导读三“新工科”国外篇发达国家主动调整高等教育结构,发展新兴前沿学科专业,发布工程教育改革前瞻性战略报告,如美国在2011-2013年相继推出“先进制造业伙伴关系计划”“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及“制造业创新网络计划”,德国于2013年提出“工业4.0战略实施建议”,日本在2014年发布“制造业白皮书”等。(一)美国美国的高等教育系统从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为适应信息技术革命所引发的人才资源转型的需要,推动高等教育结构转型,与美国的新经济产生了良性互动。1.实施“再工业

2、化”战略,扩大高层次工程人才培养规模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之后,美国实施“再工业化”战略。美国的工程教育响应了这一战略。2011-2015年,美国工程领域学士学位授予人数由8.3万人增加到10.7万人,年增长率保持在5%以上;硕士、博士授予人数也实现了高增长。工科毕业人数的增加与美国“再工业化”战略需求密切相关。2.形成“大工程观念”,丰富工程人才培养体系美国工程教育受实用主义哲学的影响,形成了“大工程观念”,致力于发展以培养学科领域内通用工程科学人才为目的的通才培养模式。在教育过程中强调为工程

3、类学生提供广泛的综合课程体系、注重培养批判性思维的课程理念、跨学科的课程组织、层次性的课程设置。通过对有关技术学科知识的整合,包括对更大范围内经济、社会政治和技术系统的了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例如,麻省理工学院创立了CDIO工程教育理念,伯克利大学将学术优先的原则贯彻到工程教育,普渡大学从能力维度、知识维度、质量维度构建宏大的工程人才培养三大支柱体系。3.对标国际标准,保障工程人才培养质量美国国内由工程技术认证委员会(AccreditationBoardforEngineeringa

4、ndTechnology,ABEF)实施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针对全美土木、机械、电子、化学工程等三十多个工程专业进行教育评估。同时,美国与其他发达国家发起实质等价的国际工程教育认证,如“华盛顿协议”“悉尼协议”“都柏林协议”“国际职业工程师协议”“亚太工程师协议”和“国际工程技术员协议”等。通过建立以学生为中心,以素质和潜能表现为考核依据,并能持续改进的课程体系,保证毕业生在专业知识和能力基础上,具有管理沟通和自我学习能力,以及良好的人文素养。(二)德国德国高等工程教育始于19世纪初,受到洪堡

5、现代大学教育思想和博依特技术教育思想的影响,同时吸收借鉴当时法国巴黎理工学院的成功做法,加上两次世界大战的催生和强化,形成独具特色的德国模式。1.贴合产业需求,实施分类教育德国高等工程教育体系可划分为两大类:一是以科堡应用科技大学、汉堡科技大学等为代表的应用科技大学,偏重技术应用;二是以慕尼黑工业大学、亚琛工大等九所工业大学联盟为代表的工业大学,偏重研究理论。这种划分既满足工程与技术发展的实际需要,也遵循了人的个性差异。2.密切联系企业,实行产学结合德国高等工程教育的办学形式以产学结合为特征,学

6、校与企业之间合作紧密,拥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和教师与工程师相结合的师资队伍。德国工程教育课程体系注重科学教育、人文教育、专业教育相结合,重视工程实践教育的质量。3.实行认证与注册,开展专业评估为保证工程专业质量,德国实行专业认证。认证机构是ASIIN(GermanAccreditationAgencyforStudyProgramsinEngineering,Informatics,NaturalSciencesandMathematics),即德国自然科学、信息科学、工程和数学专业认证

7、机构。另外,德国还实行严格的工程师注册制度。(三)日本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工业化迅猛发展,成为世界制造强国,这与日本的工程教育分不开。1.重视素质教养,开展不同层次类型的工程教育日本工科大学重视素质教养的形成,建立了独特的工学教育课程体系。日本不同层次类型的工程教育能够根据社会需求来培养特定人才。如:研究生工程教育是因战后工业技术高度化发展的需要而出现的,旨在为企业及社会培养工程研究与管理人才;专科工程教育为解决人才培养的结构性问题应运而生,旨在为企业培养基层的中级工程技术人员;本科工程教育

8、介于二者之间,培养企业生产现场所需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不同层次类型的工程教育机构职责分工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差异化。2.灵活设置专业,主动适应现代工程的发展要求日本工科类院校专业设置的灵活度较高,能够根据市场需求和区域经济结构的变化情况来调整其专业结构,并且所开设的专业整合性强。在课程教学方面善于利用CDIO、PBL(项目式学习)等先进教学理念和设计方法,具有注重交叉融合、注重自然科学基础教育、注重理论与实践协调发展等特点,能够较好地适应现代工程的发展要求。3.加强产学协作,提高工程教育的实践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