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性研究设计~

质性研究设计~

ID:43598471

大小:247.00 KB

页数:125页

时间:2019-10-11

质性研究设计~_第1页
质性研究设计~_第2页
质性研究设计~_第3页
质性研究设计~_第4页
质性研究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质性研究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質性研究設計~行動研究(ActionResearch)~吳璧如教授指導962101006邱麗娟962101015陳憲正962101016李志慶962101021劉玉英962101025陳世銘行動研究報告大綱壹、前言貳、行動研究的定義參、行動研究的特性肆、行動研究的基本理念伍、行動研究的類型陸、行動研究vs傳統學術研究柒、行動研究的歷程捌、行動研究蒐集資料的技術玖、行動研究的實用限制和可能會面臨的困境拾、實例說明壹、前言:行動研究的緣起與發展一、JamesMckernan(1988)將行動研究的歷史背景分為四個時期:(一)進步主義教育運動時期(二)團體動力運動時期(三)

2、戰後柯瑞時期(四)老師即研究者時期(一)進步主義教育運動時期1.時間:1900年代早期2.思想:受19世紀進步主義教育思想的影響3.代表人物:(1)R.B.Bukingham:強調所有老師應該事研究,且極力主張研究者與從業者之間的合作,應用質性與量化的方法從事教育研究。(2)J.Dewey:大聲疾呼,探究是老師的工作,在探究的過程中教師,應用科學與反省的方法去瞭解問題和重要的事件。(二)團體動力運動時期1.時間:1940年代中期~1950年代2.思想:團體動力學運動(從社會心理學觀點,探討人際關係的訓練)3.代表人物:(1)KurtLewin:提出行動研究之基本模式:

3、計畫、行動、觀察、反省(活動之間互相聯結,呈螺旋狀循環)。(2)JohnCollier:主張社會研究應以群體參與的方式去運作,因為研究結果能否落實,深受所要執行人的影響。(三)戰後柯瑞時期蓬勃階段----1.時間:1950年代早期2.思想:受重建主義學者發起擁護應用行動研究於教育的運動。3.代表人物:StephenCorey(哥大教育學院)(1)將Lewin理念應用於教育研究之上,鼓勵教師從事行動研究以改進自己工作的實務。(2)極力提倡協同行動研究(從業者與研究者之間的合作)【1950年代也稱為合作行動研究的時代】(三)戰後柯瑞時期B.衰退階段:1950年代末期,行動

4、研究逐漸式微。其原因複雜,可能是:1.與當時聯邦政府所補助的經費方向(偏於發展科技為主的課程發展)及減少有關。2.1960年代「量化研究」成為當紅主流,行動研究被質疑而產量衰退的現象。3.部份學者指控行動研究不是真正的「研究」,因為它缺乏講求實證的科學方法論的基礎;充其量,只能算是一種精煉的常識,而不是嚴謹的實證研究。(四)老師即研究者時期1.時間:1970~1980年代2.思想:教師即研究者。3.代表人物:(1)Elliott:認為行動研究不僅是教師從事研究,也是本身的再教育。行動促進反省,行動研究能增進教育的改善。(2)Stenhouse:特別強調教師參與或執行課

5、程與教學研究,以獲得專業發展,在教育科學中,教室即實驗室,教師即研究社群中之一員。(四)老師即研究者時期(3)1990年代,「質性研究」再度受到重視,「行動研究」在社會科學與教育領域又受到重視。(4)1998年起台灣推展九年一貫教育在教育領域倍受肯定,成為教師在職進修的顯學。貳、行動研究的定義一.基礎:以參與/合作派典為基礎二.理論:依據Lewin所提的行動理論三.定義:結合行動和研究兩者,由實務執行者在其工作環境中,針對遭遇的問題進行研究,發展解決問題的方案,並將之付諸行動,過程中,不斷地反省、評鑑和修正方案,以解決實際問題,改善實務工作。參、行動研究的特性一.以問

6、題或差距為焦點,是一種改善或增進實務工作的研究(一)差距:1.計畫和預期結果之間的落差(不一定負面)2.目標狀況和目標之間的落差3.不同觀點間的落差(二)判斷標準:1.行動的範圍2.相關性3.可處理程度4.相容性參、行動研究的特性二.採共同合作的方式來進行,是一個團體互動的歷程。研究者和研究參與者的關係是互動的。三.包含行動方案的介入,重視實務工作者的參與。透過「行動」與「研究」的結合,可以縮小理論與實務的差距。參、行動研究的特性四.行動研究是一個動態和循環的過程:(一)計畫、行動、觀察、反省、修改、再行動等過程,須於行動中密切融合。(二)省思:1.為了產生行動的省思

7、(Reflectionforaction)2.行動中的省思(Reflectioninaction)3.對所採取行動之省思(Reflectiononaction)肆、行動研究的基本理念(一)教師即研究者經歷真實情境的人,是最好的研究與探索人員。(二)對自然情境與實務的洞察唯有身歷其境方能清楚瞭解問題及答案之所在。(三)質的研究技術是主要蒐集資料的方法旨在瞭解和描述而非預測。伍、行動研究的類型一.從參與行動研究的成員來分:(一)個人的行動研究是指個別教師對單一教室中的改革,如教室經營、學生策略、教材、學生的認知行為或者學生的社會行為方面的問題,尋找解決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