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体制取装置的应用

气体制取装置的应用

ID:43594290

大小:81.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0-11

气体制取装置的应用_第1页
气体制取装置的应用_第2页
气体制取装置的应用_第3页
气体制取装置的应用_第4页
资源描述:

《气体制取装置的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气体制取装置的应用空山4U币进修禽配伽一湘◊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熟练常握初屮部分常见气体的制备、收集方法及部分物质的典型性质验证方法。技能目标:会熟练操作初屮部分常见气体的制备、收集及部分物质的典型性质实验。2.方法目标: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及对学习内容、过程和方法的反思拓展能力。(2)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观察思维,动手、动脑和协作的能力。3.态度目标:培养学生积极探究、崇尚创新、重视合作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二、教学重点:1•气体的制取装置的应用。2.学生对学习内容、过程和方法的反思拓展能力的培养。三、教学准备:1.学生原有认知

2、基础的分析。2.实物投影仪及相关实验器材。四、教学流程图:(见附页)五、教学流程说明1.引入:出示实验室制。2发生装置,由装置引出问题。2.问题1:根据初屮所学知识,应用这套装置可直接做哪些实验?学生讨论回答、分析、比较。3.投影:图1:氧气发生装置;图2:加热碳式碳酸铜;图3:木炭还原氧化铜。4.问题2:若将装置稍加改动,还可以做哪些实验?如何改动?学生讨论冋答、分析、比较。5.投影:图4:氢气还原氧化铜;图5:加热胆矶;图6:—氧化碳还原氧化铜6.问题3:如果将试管竖直又能做哪些实验?讨论冋答:制丹2、CQ等。图7:用试管装配的简易装置继续讨

3、论:①按反应物由少到多将试管改换为锥形瓶、广口瓶、气体制取装置的应用空山4U币进修禽配伽一湘◊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熟练常握初屮部分常见气体的制备、收集方法及部分物质的典型性质验证方法。技能目标:会熟练操作初屮部分常见气体的制备、收集及部分物质的典型性质实验。2.方法目标: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及对学习内容、过程和方法的反思拓展能力。(2)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观察思维,动手、动脑和协作的能力。3.态度目标:培养学生积极探究、崇尚创新、重视合作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二、教学重点:1•气体的制取装置的应用。2.学生对学习内容、过程和方法的

4、反思拓展能力的培养。三、教学准备:1.学生原有认知基础的分析。2.实物投影仪及相关实验器材。四、教学流程图:(见附页)五、教学流程说明1.引入:出示实验室制。2发生装置,由装置引出问题。2.问题1:根据初屮所学知识,应用这套装置可直接做哪些实验?学生讨论回答、分析、比较。3.投影:图1:氧气发生装置;图2:加热碳式碳酸铜;图3:木炭还原氧化铜。4.问题2:若将装置稍加改动,还可以做哪些实验?如何改动?学生讨论冋答、分析、比较。5.投影:图4:氢气还原氧化铜;图5:加热胆矶;图6:—氧化碳还原氧化铜6.问题3:如果将试管竖直又能做哪些实验?讨论冋答

5、:制丹2、CQ等。图7:用试管装配的简易装置继续讨论:①按反应物由少到多将试管改换为锥形瓶、广口瓶、烧瓶等。②按操作由不方便到方便可加长颈漏斗或分液漏斗等,最后到随开随停设计成简易启普发生器。1.投影:图&广口瓶和长颈漏斗配套;图9:锥形瓶和分液漏斗配套。2.问题4:若无水槽,能否用上图装置2收集气体呢?9.投影、实物装置:图10◊教学设计说明讨论回答:将此装置改为下图所示,收集比空气重的气体由Q进气,收集比空气轻的气体rflb进气。通过小实验,得出排水法收集气体吋,b进气,q排水,若改为其它液体还可验证气体和除杂等。ab我们在深入基层学校听课时

6、,发现复习课的课堂教学大多是教师一言堂式的机械重复,学生捉不起兴趣,思维量不够,课堂教学效益低。为此,我们选用专题复习课的形式进行复习课课堂教学的改进尝试。这是我们设计的一节实验复习课。新的课程标准捉岀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口标。我设计的这节课课题是:气体制取製置的应用,重点除了从知识与技能的角度进行气体制取装置的应用教学外,想加强培养学生对学习内容、过程和方法的反思、拓展能力。本节课以观察Q的实物发生装置,引出课题,口的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然后,让学生回忆装置的适用范围,并比较各实验Z间的异同,说明稍作改动,可做许多

7、实验,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知识整合和对已学知识的反思、拓展能力,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在学生们大胆设想、思维发散屮引出制CQ或丹2的装置,这样使知识系统化、一体化。最后由发生装置改装成气体的收集装置,进一步激活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大胆猜测、讨论、改进实验,使学生能将已学知识真正理解且能灵活运用。从而培养学生积极探究、崇尚创新、重视合作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使教学达到“教”为了“不教”的目的。教学流程图:(•、多媒体图4]—/比较厶屮可__/讨论__』歸芮•、多媒体图6问题4〔__/讨论/__[纟媒体

8、图10

9、生实小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