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明代中後期岭南的地方社会与家族文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明代中後期嶺南的地方社會與家族文化2014-09-1516:33:43《歷史研究》葉漢明刖H明代中葉是家族文化向嶺南地方社會普及的重要時期,百越文化因而進一步漢化、儒化。一方面,霍韜、龐尚鵬等名儒著家訓,黃佐等官紳撰鄉禮,一套以家達鄉的家族倫理儀制逐漸形成。另一方面,在嘉靖年間“大禮議”的影響下,民間大築家祠,地方社會利用修祠堂、編族譜、定族規、築祖墳、立族產、興族學等文化手段由家及鄉地強化社區凝聚力,捉高地方文化的正統合法性。這種血緣與地緣的結合,對明代中後期嶺南地方文化傳統的形成有重大影響。在這個過程屮,作為血緣紐帶的家族制成了建構地緣社會文化認同和正
2、統合法性的根基。從這個文化史的角度看冇關問題,可補充以鄉約保甲制為國家控制社會的工具的制度史看法(註:Kung-chuanHsiao,RuralChina:ImperialControlintheNineteenthCentury(Seattle:UniversityofWashingtonPress,1960)o),也可擴展以鄉禮為儒家士大夫“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政治理想的思想史角度(註:井上徹:《黃佐〈泰泉鄉禮〉①世界一鄉約保甲制人關連^―》,《東洋學報》,67:3-4(1986)。)。將有關問題放在嶺南區域史的發展脈絡中,更可為地域或族群認同這
3、個新研究領域提供一些案例。關於這方而,已冇學者開始探討明代官紳在廣朿的鄉村教化工作(註:杜榮佳:《明代中後期廣束鄉村禮教與民間信仰的變化》,《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1992年3期也有學者指出明代廣東的儒化,其實也是地方族群進一步受屮原漢族主流文化涵化的過程。16世紀珠江三角洲的變化不僅是社會結構上的,更冇地方同化於國家的文化認同上的意義(註:DavidFaure,^BecomingCantonese,TheMingDynastyTransition'7,TaoTaoLiu&DavidFaure,eds・,UnityandDiversity:LocalCult
4、uresandIdentitiesinChina(HongKong:HongKongUniversityPress,1996);參見HelenF.Siu,〃CulturalIdentityandthePoliticsofDifferenceinSouthChina",Daedalus,122:2(Spring1993);DavidFaurc&HolenF・Siu,eds・,DowntoEarth:TheTerritorialBondinSouthChina(Stanford,Calif.:StanfordUniversityPress,1995)。)。在這
5、些討論的基礎上,本文嘗試探究明中葉士大夫在嶺南建立儒家家族文化以進一步漢化地方族群的努力,以及在家族文化影響下,民間修祠造族工程的開展,對建構嶺南地方文化及家族社會的作用。嶺南,也稱嶺外、嶺表、嶺海等,泛指五嶺以南地區。唐代即以嶺南為十道範圍包括今H廣束、廣四一部分和越南北部地區。後人也以嶺南為廣東的代稱。古代的嶺南文化是在本土越文化的基礎上,逐漸吸收荊楚文化和中原文化而形成的(註:參見李權時主編《嶺南文化》第一章,廣東人民出版社,1993年;陳乃剛:《嶺南文化》“緒論”,同濟大學岀版社,1990年;李錦全等:《嶺南思想史》第一章,廣東人民出版社,1993
6、年;陳永止主編《嶺南文學史》“編寫說明”,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年。)。本文的重點即在於屮原漢文化與嶺南本土文化在廣束地方社會中的整合。這種文化整合是士大夫在地方社會推行教化工程,以及地方族群挪用士大夫文化符號以強化自身力量的一個歷史過程。所謂家族文化,是指以家族為核心的風習信仰傳統、集髏價值觀、行為模式、社會形態和物質特性。家族由以婚姻形態為紐帶的個體家庭結合而成。在中國儒家傳統屮,家族是按父系血緣傳承原則組成的父系團體,是指同i個男性祖•先的子孫,雖已分届、異財、各爨,但還世代聚在一起,組成族村型聚落;並按一定準則(如族規等)規範族人間的關系,有
7、一定組織和領導系統(如族長制等),以進行家族活動和處理族屮公共事務。由於屮國傳統家族的組成是以父系血緣繼嗣為原則的,所強調的是同宗遠祖的追溯、世代傳承系譜和父系長輩的領導權,其結構與宗族相同。雖有學者稱古代宗法式家族為宗族(註:RueyYih-fu,,zChangingStructureoftheChineseFamily77,BulletinoftheDepartmentofArchaeologyandAnthropology,No17~18(1961)。);或以五服z內為宗族,而以家族包括五服以外的親屬,但一般都認為二者在習用上相通,沒有嚴格意義上的區
8、別(註:參見徐揚傑《屮國家族制度史》,人民岀版社,1992年,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