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3592886
大小:325.95 KB
页数:32页
时间:2019-10-11
《旅游岛屿开发建设总体规划》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第一部分横琴岛开发建设总体规划文本第一章总则1第二章发展目标与发展策略3第三章城市性质与城市规模5第四章空间结构与用地布局6第五章专项规划8第六章空间管制21第七章城市设计23第八章实施措施与政策建议25第九章附则28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适应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发展的需要,指导泛珠三角横琴经济合作区经济发展与土地利用的有序有效进行,促进生态、环境保护与资源的合理开发,制定木规划。第二条规划区范围:以现状海岸线为界的横琴全岛,总而积86.03平方公里。第三条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4.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
2、城乡规划工作的通知》;5.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6.《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7.《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计划》;8.《广东省环境保护规划纲要(2006—2020)》;9.《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2004—2020)》;10.《珠江三角洲环境保护规划纲要(2004—2020)》;11.《珠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12.《珠海市土地利川总体规划(1997—2010年)》13.《珠海市城市规划条例》、《珠海市土地管理条例》、《珠海市环境保护条例》;14.《珠海重人交通基础设施集疏运网络规划》;15.《珠海市环境保护“十
3、一五”规划》;16.国家、广东省、珠海市冇关规划建设的标准、规范。第四条规划期限为2006-2020年,其中近期2006-2010年,中期2011—2015年,远期2016-2020年。第五条本规划是泛珠三角横琴经济合作区各项建设工作的行动指南和政策纲领,是编制下层次规划和进行城市建设监督管理的依据和准则。规划期内,凡在规划区范围内进行的各项建设活动,均应符合本规划。第二章发展目标与发展策略第六条总休目标以“创新”为主题,积极进行体制、科技和生境创新,将横琴建设成为一个服务港澳、辐射泛珠、区域共享、示范全国,与国际接轨的复合型、生态化的“创新之岛”。使之成为国家体制科技创新试验区、泛珠三角
4、区域合作示范区、粤港澳功能联动的协同区、珠三角产业升级的策动区、珠海市跨越发展的新城区。第七条具体发展目标1.活力之城体现体制创新,充分利用横琴毗邻港澳的优势,谋求将横琴发展成为充满活力的国家级的创新示范区,实现政策效益最优;2.智慧之城体现科技创新,充分利用粤港澳的产业基础,将横琴发展成为知识密集、产业先进的智慧Z城,实现经济效益最优;3.生态之城体现生境创新,充分利用横琴良好的生态环境,将横琴发展成为环境友好、宜居宜业的生态Z城,实现生态效益最优;4.共享之城体现合作创新,将横琴发展成为服务港澳、辐射泛珠、区域共享的和谐岛,将创新的成果和效益与整个泛珠地区共享,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第八
5、条分期建设目标1.近期建设目标(2006-2010年):建立横琴开发的政策框架,加快道路交通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吸引投资,催化市场,形成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体系和初具规模的产业框架,为横琴长远发展奠定基础;2.中期建设冃标(2011-2015年):完成主要功能组团的建设,形成具冇活力和较为完善的城市机能,成为内地九省区通向国际市场的窗口,并为港澳经济转型提供持续动力;1.远期建设目标(2016-2020年):完善主要功能区的建设,提高公共服务设施水平和会展度假接待能力,形成较为成熟的城市氛围和机能,携手港澳、服务泛珠,成为国家体制科技创新的典范。第九条发展策略1.先行示范策略:在谋求体制创新
6、的基础上,营造相对独立的管理空间,在管理机制、科技创新等方面创新发展;2.区域共享策略:创新的成果与效益将直接服务与支持泛珠合作省(区)的共同发展,推进粤港澳产业升级,带动高新技术产业、生产性服务业、会展业、旅游业的发展;3.功能协调策略:通过协调区域资源和周边功能,开展跨地区重大项目的协调与合作,使横琴成为粤港澳更紧密的联系纽带与服务窗口;4.牛态捉升策略:依托牛态资源优势,开发绿色能源,发展循坏经济,提升坏境品质,营造适合创新的宜业宜居环境。第三章城市性质与城市规模第十条城市性质以科技研发、高新产业、会议商展、旅游休闲为主导职能,兼具物流贸易、培训交流、文化创意、商业服务、生态居住等辅
7、助职能的区域性、国际化的高端服务中心和休闲旅游中心。第十一条人口规模至2020年,人口规模控制为32万,其中:居住人口28万,通勤就业人口4万;市政配套按35万的人口规模进行预留。第十二条用地规模考虑规划弹性及重大项目不确定性等,至2020年,建设用地总面积控制为33.07平方公里以内,人均建设用地控制为103.3平方米。第四章空间结构与用地布局第十三条城市空间结构构建“一核三圈”的城市空间结构。1•“一核”创新核:依托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