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诗词教学方法浅谈

高中诗词教学方法浅谈

ID:43590930

大小:35.31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10-11

高中诗词教学方法浅谈_第1页
高中诗词教学方法浅谈_第2页
高中诗词教学方法浅谈_第3页
高中诗词教学方法浅谈_第4页
高中诗词教学方法浅谈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诗词教学方法浅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高中诗词教学方法浅谈【摘要】诗歌是中华文化的瑰宝,经常阅读不但可以陶冶情操,而且能提高我们的审美能力和文化修养;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和高考考纲对阅读诗歌也有具体要求。可诗歌虽然篇幅短小,叙事简单,但它意蕴深刻,情感内敛,往往采取避实就虚的形式,浓缩丿力史,观照未来,挖掘内心;又由于时代距离远,文化底蕴深广,故对学生而言古诗鉴赏冇着比鉴赏现代文多得多的障碍和难度。所以,耍真正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达到陶冶情操,提升品位的目的,教会学生学习探究诗歌的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关键词】诗词教学起承转合缘景明情中国是诗的国度,古代诗歌是汉语的精华,是中华文化的瑰宝。经常阅读不但可以陶冶情操,而且能

2、提高我们的审美能力和文化修养。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针对诗歌鉴赏也提出相应的要求:其中培养鉴赏古代诗歌的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被列在第一点;另外还提出要学习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把握诗歌的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和度和不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取新的阅读体验。诗歌虽然篇幅短小,叙事简单,但它意蕴深刻,情感内敛,往往采取避实就虚的形式,浓缩历史,观照未來,挖掘内心;又由于时代距离远、文化底蕴深广、学生文言功底浅等原因,古诗鉴赏对学生而言有着比鉴赏现代文多得多的障碍和难度。所以,要真止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达到陶冶情操,提升品位的目的,教会学生学习探究诗

3、歌的方法,就显得尤为必要。基于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木文就教学诗歌中一些方法做点探讨,以求正于方家。1从古代诗词的行文脉络——起承转合教学生把握诗歌内容古代诗歌虽灿若星河,浩如烟海,但归结起来,在结构上总不过“起承转合”(这是我的浅见,但后來发现也是大家的共识)。也就是古人作诗基木上都有一个行文脉络,就是用一事一物或一景开起全诗,起到统领全诗的作用,,为诗Z起句;然后承所起展开描述,起到贯穿前后的桥梁纽带作用,是承接句;接着由承而转,在内容上推进一层,转出他意,为深化主题服务,是转句;最后在诗文的结尾,或议论,或抒情,或寓情于景等整合全诗,深化意境,突出主题,使诗歌的结构完整,它往往就是诗眼或词

4、眼,是合句。我觉得如果学生把握了古代诗歌的这一结构脉络,便能很容易的把握诗歌内容,从而达到进一步鉴赏诗歌,挖掘内涵,赏析艺术特性,陶冶性情,提高阅读能力的目的。所以在教学古诗的开始,我就让学生在诵读成诵的基础上,探究诗歌结构的特点,找寻古诗结构的规律。首先探究古诗结构起承转合特点。如:在教学杜甫《咏怀古迹》(其三)时,就让学生在熟读基础上,探究其思路脉络。全诗如下: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诗的首联“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点出昭君村所在的地方。清人吴瞻泰的《杜诗提要》说它:“发端突

5、兀,是七律中第一等起句,谓山水逶迤,钟灵毓秀,始产一明妃。”意思是说,杜甫正是为了抬高昭君这个“窈窕红颜”,要把她写得“惊天动地”,所以才借高山大川的雄伟气象來烘托她,这正是诗的起句。颔联“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承前两句昭君村而写到了昭君本人,这句诗写昭君离开汉宫,远嫁匈奴。仰天叹息,关山无限,茫茫朔漠,家国有恨。笼罩四野的只有黄昏的天幕,漫漫无期的人生之路。昭君永远地留在了草原,异域他乡。但是,她心中的苦悲,她对家国的思念,她的怨愤之情,乂有谁知晓呢?只有孤独的青冢。给人一种天地无情、青冢有恨的无比广大而沉重之感。是承接句。颈联“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揭示王昭君悲剧命运

6、的根源及其思念故国的不变情怀。王昭君虽然骨留青冢,而魂灵还会在月夜回到生长她的父母之邦,心还永远向着汉朝。这是紧接着前两句,更进一步写昭君的身世家国之情是诗歌的“转”。尾联“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这是此诗的结尾,借千载作胡音的琵琶曲调,点明全诗写昭君“怨恨”的主题。昭君的“怨恨”尽管也包含着“恨帝始不见遇”的“怨思”,但更主要的,还是一个远嫁异域的女子永远怀念乡土,怀念故土的怨恨忧思,它是千百年屮世代积累和巩固起来的对乡土和祖国的最深厚的共同的感情,此为全诗的合,也是全诗的诗眼。杜甫的诗题叫《咏怀古迹》,他在写昭君的怨恨Z情时,是寄托了他的身世家国之情的。杜甫当时正“飘泊西南天地间”

7、,远离故乡,处境和昭君相似。虽然他在夔州,距故乡洛阳偃师一带不像昭君出塞那样远隔万里,但是“书信中原阔,干戈北斗深”,洛阳对他來说,仍然是可望不可即的地方。他寓居在昭君的故乡,正好借昭君当年相念故土、夜月魂归的形象,寄托他自己想念故乡的心情。全诗通过起承转合的思路,自然地表达出作者深沉的思想。再如杜甫的《登岳阳楼》。全诗如下: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圻,乾坤口夜浮。亲刖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