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巷——毕业论文

雨巷——毕业论文

ID:43587788

大小:30.13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0-11

雨巷——毕业论文_第1页
雨巷——毕业论文_第2页
雨巷——毕业论文_第3页
雨巷——毕业论文_第4页
资源描述:

《雨巷——毕业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学号:20095021230$壹陽條売哮戎学年论文学院文学院专业汉语言文学二班年级2009姓名杜珊珊论文题目《雨巷》——中西方诗歌创作艺术融合的结晶指导教师职称成绩2012年6月1FI《雨巷》——中西方诗歌创作艺术融合的结晶摘要:近代中国文学深受外国文学和思潮的影响,诗歌也不例外,但如何使外国文学与中国文学达到完美的和谐统一是当时各种形式文学所面临的困境,现代主义诗歌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例证,而作为现代主义诗歌发展史上转折点的《雨巷》更具有典型意义。它正是借助于中西方诗歌创作艺术的融合,取得了独特的审美效果,实现了

2、象征主义诗派向现代派诗歌的华丽转身。关键词:《雨巷》中西方诗歌创作艺术融合结晶1918年一月,《新青年》上集中发表了胡适、刘半农的白话诗,着标志着新诗的正式出场。在众多致力于新诗创作的诗人当中有这样一个具有典型江南诗人气质,为人诚挚敏感,感情细腻深沉的诗人一一戴望舒。他深谙屮国古典诗歌同时乂深深的迷恋着西方现代诗歌特别是法国象征主义诗歌,于是这位感情丰富远见博学的诗人常常将中国古典诗歌的诗性美同法国象征主义诗歌创作手法结合起来。1928年8月,戴望舒的成名之作——《雨巷》在《小说月报》上发表,这对于现代主义诗歌

3、的发展无疑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因为它一定程度上完成了西方象征主义与中国古典主义诗歌审美追求的交流融合,实现了象征主义诗派向现代派诗歌的华丽转身,是现代主义诗歌走向民族化的一个关键。通过这首诗的研究我们不仅可以窥探到现代主义诗歌的发展演变历程,而且可以总结出屮西方文化交流与融合的一般模式,即:引入一一生硬模仿一一消化重生。了解到这一点,我们可在以后的交流中发挥主观能动性,采取措施去规避或减小环节二的不利。下面我将通过对《雨巷》屮屮西方创作技巧的使用所达到的独特的审美效果來说明本篇的论题。恰到好处的朦胧美在戴望舒和他

4、的诗友们的眼里,认为诗的动机是“在于表现口己和隐藏口己”S即要达到一种含蓄性与透明度的平衡,既要避免像五四初期深受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影响的胡适那样过分坦露直口的极端做法,也要拒绝早期彖征主义诗歌的代表作家们,如李金发等,对象征主义手法生搬硬套而走进艰涩隐晦的死胡同的做法。于是诗人们回首向拥有儿千年是诗歌文明的传统取经。在那里,他们找到了屮西文化的契合点,即“将屮国古典诗歌讲含蓄和西方象征派屮暗示的艺术传统结合起來”鳥而《雨巷》正是在这样的理念下诞生的,也是这类作品中的经典。作为一个生于江南并深受屮国古典诗词尤其是

5、晚唐五代深婉、含蓄诗风的熏陶和影响的诗人,戴望舒的诗中往往透出一种让中国读者感到无比亲切的古典美和传统韵味。《雨巷》的核心意象“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显然就是南唐词人李璟《浣溪沙》中的诗句“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的现代改写。正式古典与西方现代的结合,兼有深深的含蓄深婉也就是朦胧之美和象征、暗示、以及隐喻之美。诗屮塑造了一位“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的彖征性抒情形彖,这一形彖是对象征主义暗示性理念的实践应用。所谓象征主义喑示性,即将主体情志客观化,形成意象,并通过意象暗示诗歌主题

6、。这位“姑娘”是作者内心苦苦追求的理想和希望的转移,是一种内心理念的客观化。这无疑营造了一种朦胧美,但为了是这种美不那么单薄是人借助丁•象征主义手法而非单纯的修辞上的象征来加强这种喑示,使得作者心忖中的理想与希望更加突出和丰满起来。要明白这一点,就需要我们搞清楚两个概念,即什么是修辞意义上的象征,什么是彖征主义理念上的彖征。前者只存在于一部作品的部分环节中,而作为象征主义理论所理解的的象征则是指整部作品都通满象征。正像这首诗中所描绘的那样:那位有着丁香般愁怨的姑娘反复出现贯穿始终:从梦想到出现在眼前,从走近到走

7、过再到消失,暗示作者追求的理想和希望的朦胧和时隐时现,含蓄地表达了作者既迷惘感伤乂有所期待的情怀。同时作者为了避免陷入过于神秘的境地,于是运用描述性的语言对象征性抒情形象进行修饰,但过于繁复的描述必然造成诗歌含蓄美的丧失,使诗歌流于浅俗。于是诗人引入屮国传统诗歌的事典——“丁香”,简简单单的两个字去包含了无限的意蕴,因为从李商隐的“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口愁”到李璟的“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屮愁”等等,丁香与忧愁相连,在屮国人心中早己形成一种话语蕴藉。这样作者无需多言作者要表达的情感就可以轻而易举的被读

8、者心领神会,同吋也使诗歌的含蓄美得以保全:如此这样既明乂暗,既暗乂明,是个形成一种“烟笼寒水月笼沙”美妙意境!二、缠绵怫恻的感伤美这首诗写于1927年大革命失败Z后,当时全国处于白色恐怖Z中作者因曾经参加进步活动而不得不必居于松江的友人家中,在孤寂中咀嚼着大革命失败后的幻灭和痛苦,心中充满了迷惘的情绪和朦胧的希望。这首诗正是作者这种心情的自然流露,其中交织着希望与失望,理想和虚无的双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