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3578769
大小:207.13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0-11
《高中历史第二分册第一、二单元练习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高中历史第二分册第一、二单元练习一、选择题(30*2二60分)12345678910AABADCDCAC11121314151617181920BCCDBDDDCA21222324252627282930CACCCCDCAA1.右图(石镰)反映的历史信息较为准确的是A.原始农业B.聚族而居C.贫富分化D.文明起源2.右图为姜寨遗址的复原图,呈现的是一个共同耕作、平均分配的生活情景。当时在此生活的人们日常主要种植和分享的粮食可能是A.粟B.甘薯C.稻D.玉米3.据现有的考古资料所知,屮华民族的祖先分别在多个地区创造了原始文化,这些早期先
2、民的文化区,时间上有先后,规模上有大小,水平上有高低,但是它们各有特点,自成系统,既有个性,又有共性。这体现了屮华文明的起源的特点是A.以中原地区为主,逐渐向外辐射B.呈现八方雄起,丰富多彩的态势C.在诸多区域同时出现,各自发展D.各地区存在延续不断的继承关系4.孔子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一般认为孔子及儒家所称颂的这种理想社会终结于(吋间)A.夏朝B.商朝C.西周D.东周5.《三字经》中有这样一句话:“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以下四项中与“家天下”有关的是:A.大同之世B.传贤不传子C.禅让制D.世袭制6
3、.小华在某博物馆看到一座史前城址复原图:有城垣、宫殿等大型夯土建筑,不同大小的墓葬,大型窖穴,以及土鼓、石磬等礼乐重器。据此可推测当时A.处于石器时代早期,以采集和渔猎为生B.进入农耕社会初期,同耕共居集体生活0.属新石器时代后期,已经具备国家雏形D.从“公天下”转为“家天下”,世袭代替禅让7.西洋论屮国史的著作通常自商朝开篇,主要是因为商朝A.青铜工艺极为发达B.考古资料极其丰富C.有完整的国家机构D.有成熟的文字系统8.《礼记》载:“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车,而封黄帝之后于蓟。”该史料所载事件可能发生在A.公元前2070年B.公元前
4、1600年C.公元前1046年D.公元前770年9.“齐鲁”二字作为山东的象征古已有之。“齐鲁”代表山东起源于中国古代的: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D.行省制1.史载:周王朝最初分封的封国面积很小,二三十个联合在一起也没有王畿大。周王朝这样做的目的是A.建立屮央集权的政治体制B.提高同姓贵族的地位C.强化周王室对地方的控制D.保证贵族血统的纯正2.“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乐,七年致政成王”。《尚书大传》中这段话评价的历史人物是A.黄帝B.周公旦C.周武王D.秦始皇3.《礼记•表记》说:“夏道
5、尊命,殷人尊神,周人尊礼。”对周人“尊礼”理解正确的是A.否定天命神权,重视伦理道德B.以人为本,创立完整的礼仪制度C.以礼乐制度维护封邦建国制度D.反对暴政,以儒家思想治理天下13•史学家王国维说:“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文中的“制度”包括①内外服制②分封制③郡县制④礼乐制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14.《荀子•富国》载:“故天子朱褪衣冕,诸侯玄祷衣冕,大夫裨冕,士皮弁服。”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制度是: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D.礼乐制15.“西周通过□口,从外在社会规范到人的主观情志实现全面控摄,以确保
6、宗法等级秩序。”空格处应为:A.封建亲戚B.制礼作兀C.内外服制D.以藩屏周16.西周吋,周公制礼作乐。这里的乐包括:①等级②舞乐③《诗经》④史诗A.①②④B.①③C.②③④D.②④17.《礼记・坊记》记载「'夫礼者,……故贵贱有等,衣服有别,朝廷有位,则民有所让。”所以,周公制定礼乐制度的主要目的是A.发展文化教育事业B.严格宗法制度C.打击旧贵族势力D.激发认同,维护社会秩序18.下图是各种器物开始在人类生活中出现的过程,对照历史发展,图中(丁)最可能岀现在A.夏代B.商朝C.西周D.东周19.推动战国时期出现诸子百家竞相争鸣局面
7、的根本因素是A.频繁的兼并战争B.井田制的瓦解C.铁犁牛耕的出现D.出现追逐利益的风气20.某传记书籍的目录中有“风烟入秦、变法图强、万世基业、悲壮的死"等,据此推测,该传记的主人公是:A.商鞅B.陈胜C.韩非D.项羽20.公元前338年,秦惠王听信谗言下令逮捕商鞅。商鞅在逃亡途中投宿旅店遭到拒绝。店主说:“商君定有法律,谁让没有凭证的旅客住宿,谁就要连坐。”无处可去的商鞅最后被逮捕处死。这个“作法自毙”的故事不能说明秦国A.变法违背民意B.法制代替人治C.变法深入人心D.变法最终成功20.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前2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
8、时代”,人类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对于中国而言,最能体现这一特征的现象是A.白家争鸣B.焚书坑儒C.独尊儒术D.崇儒尚佛23•“五代不相复,三代不相袭,各以治,非其相反,时变异也。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