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3569845
大小:27.54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0-11
《论文在疑中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在疑中读、学、悟李勤2015年3月阅读教学中,质疑问难是激发兴趣、启发思维、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自能读书能力的有效途径。它是一种开放性、多向性的师生交流活动,因而对教师的知识面、课堂教学组织、应变能力都提出了严格要求,然而这也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创新精神最强有力的证明。教师在教学中,可紧扣“疑”字,在“导”字上作文章,切实提高学生质疑问难能力,提高阅读水平。一、引导学生读中生疑大文学家巴尔扎克说:打开科学的钥匙都毫无疑问的是问号,我们大部分的伟大发现都应归功于“如何”,而生活的智慧大概就在于逢事都问个为什么。现代心理学认为: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疑问时,原有的知识经验与新接受的信
2、息发生了矛盾,在心理上就会出现一种力求统一矛盾,使心理状态趋于平衡的要求,促进了思维的展开,一旦这种矛盾统一了,便得到了一种心理上的满足。生疑对学生来说,既是刺激积极思维的诱因,也是促其发奋学习的动力。有了疑,学生就会产生求知欲,变被动接受为主动追求,进入“愤、样”的境界。在教学中,我注意从以下三方面去引导学生:1.预习时有生疑的环节预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地自学活动,是一种伴随着观察、记忆、想象、思维等复杂的智力活动。把生疑作为预习的重要一环,有助于预习到位。教师可要求学生在疑问处做上标记,或在预习本上做好记录。一方面,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提问有的放矢地组织教学,另一方,学生带着疑问进课堂
3、,对提高阅读教学效益无疑是非常有益的。1.课堂上有生疑的时空课堂教学过程,其实就是不断发现问题,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有问题才能促进教师教学方法更新,有问题才能使学生在不断求索中得以发展。课堂教学中安排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生疑,对完成教学目标,反馈教学信息,落实学生阅读时的主体地位,具有重要意义。我在课上就要求学生,阅读时遇到疑问,在书上画上问号,小问题画上小问号,大问题画上大问号,这不仅培养了学生质疑问难能力,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养成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3、课后生疑的拓展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感悟了语言文字的丰富意蕴,并不意味学习内容的终结。学后的生疑是其知识内化和个
4、性化发展的有益补充及提高。二、引导学生学中质疑“疑而能问,已得知识之半”,学生由疑而问,是一个主动学习、积极思维的过程,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不善于质疑问难的人,学习态度懒散,知识面狭窄,相反却是思维活跃,解决问题能力强。但更多的学生是“疑而不问”。为此,教师可从以下方面进行引导:1.引导学生敢于提问教师要保护学生提问的积极性,哪怕是一些幼稚肤浅的问题,教师也不应置之不理,应满腔热情地保护学生质疑的积极性。要经常提倡鼓励,甚至奖励一些好问的学生,在班级中创造问的良好氛围,使每一个学生的思维得到极大的解放,真正做学习的主人。2.引导学生善于提问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5、但在实践中,我们却常发现,学生爱问,却常有一些不合理的、游离于教学目标之外的、零星而无价值的问题,既冲淡了课堂教学气氛,疑问也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可见,指导学生如何提问,指点发问途径,教给发问方法并进行系列训练,也应该成为质疑问难的重要一环。⑴指点质疑方向①从课题特点处发问。如教学《她是我的朋友》一文。学生从题目入手,提了问题。“她”是谁?“我”是谁?为什么用她是我的朋友做课题?抓住那些地方写的?这些问题的解决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受到感情教育,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①从内容理解处发问。如教学《太阳》一文,我引导他们认真感读中心句,蕴意深刻的句子等,把他们的目光直接引向文章的精华
6、。②从语言运用处发问。如教学《母亲的账单》一课,学生通过比较积累了语言,也学到了表达要严密科学的写作知识。③从标点符号处发问。⑵教给发问方法①正向发问,为什么《只有一个地球》一文要强调“只有一个”等都属于这类发问形式。②逆向反思。即从事物的反面进行思考的思维形式。常以“假如……”“如果……”等句型为提问形式。③提出见解。以“我以为……”的句式,敢于提出不同见解,富有批评精神三、引导学生悟中释疑教师对学生的质疑问题,必须进行居高临下的分析和有的放矢地处理,这是发挥教师主动作用的重要体现,也是完成教学目标的重要一环。教师不能一股脑儿把答案全盘告诉学生,而应“授之于渔”以培养学生通过思索,自求答案
7、的良好读书习惯。1・精巧设疑,诱导学生设疑的过程最能体现教师“导”的艺术,要精,要巧。所谓“精”,即要进行选择,不能滥问,可在重点处设疑,抓住了重点,会收到纲举目张的效果,而且可促使学生思维从多方面发散。所谓“巧”,即所设问题角度新,要多拐个弯,以引起学生的新奇感,调动其思维的积极性,有助于达到既获取知识,又发展能力的双重目的。这里的设疑指教师在引导学生寻找答案过程中所层层设置的问题,目的是通过这些问题的铺设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