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3562393
大小:1.40 MB
页数:27页
时间:2019-10-11
《鼎湖山听泉(董三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1、掌握本文易读错、易写错的词语。2、自读课文,判断主要内容并划出你欣赏的语句作简要赏析。(作圈点勾画和旁批)预习提纲鼎湖山听泉谢大光重点字词:肇庆zhào古刹chà遐想xiá一泓hóng了无liǎo菩提pú辟为Pì繁衍yǎn拾级shè童稚zhì楹联yíng迥然怅惘chàngwǎng万籁俱寂lài泠泠淙淙língcóng本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根据题目的提示要占主要篇幅题目中哪两个字是关键?听泉本文作者着重抓住一个“泉”字来写,用听觉来感受,写出了鼎湖山的独特的美。在文中用括号括出描写泉水的文字?齐读,读中体会泉的特点。美点追踪:(小组合作)本单元教我们要学会读书:吟哦
2、讽诵而后得之。现在请您快速浏览课文:小组按号码交流之前划出的佳句。(1)全组朗读这些优美的句子;(2)说说自己的所画的句子为什么写得好。重点诵读:第8节雨后,山涧的水势更大,夜间,万籁俱寂,白天浑然一片的泉鸣,如今却能分辨出许多层次……让我们来随着大家的朗读神游山间吧------那柔曼如提琴者,是草丛中淌过的小溪。那清脆如弹拨者,是石缝间漏下的滴泉。那厚重如倍司轰响者,应为万道细流汇于空谷。那雄浑如铜管齐鸣者,定是激流直下陡壁,飞瀑落下深潭。小组合作——比较阅读并分析1、独立思考,比较其中的相同(不同)之处2、小组讨论,前进的雪球3、上小白板汇报1)轻柔的泉声,是在草
3、丛中流淌的小溪的声音;清脆的泉声,是在石缝间跌落的涧水的声音;厚重回响的泉声,是无数道溪流汇聚于空谷的声音;浑磅礴的泉水,是飞瀑急流跌入深潭的声音。----课文第8段写得好,写得美。美就美在能让人仿佛听到了泉水流动中发出的不同声音,感受到了泉声的轻柔、清脆、厚重回响、雄浑磅礴。之所以能达到这样的效果,那是因为课文中把泉水比作“小提琴”、“琵琶”、“大提琴”、“钢管”的乐声,这就是比喻的好处。而且用这几种乐器作为喻体,就把一个交响乐队的框架勾画出来了,为后面进一步比喻设置了基础。2)在草丛中流淌的小溪的声音,像小提琴一样轻柔;在石缝间跌落的涧水的声音,像琵琶一样清脆的;
4、无数道细流汇聚于空谷的声音,像大提琴一样厚重回响;飞瀑急流跌入深潭的声音,像钢管齐鸣一样雄浑磅礴的。----上段读起来,感觉有点生硬,而课文读起来,就像在欣赏一首美妙的乐曲,让人感觉到很美。这是因为课文先举喻体后举本体,先听再辨,最后才想象出泉声发生的具体环境,是符合作者听泉时的心理活动的。2)《老山界》选段上边和下边有几堆火没有熄;冻醒了的同志们围着火堆小声地谈着话。除此以外,就是寂静。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象春蚕在咀嚼桑叶,象野马在平原上奔驰,象山泉在呜咽,象波涛在澎湃。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空山鸟语》选段在朝来金色的阳
5、光里,我喜欢用大半天时间,去谛听两只鸟在我头顶上鸣叫。他们总是用五个不同的音符串成一支歌。一只先唱,另一只接着,缠缠绵绵,重重复复,透明的情意,像滑滴在青石上的一线灵泉从歌声里迸落。我在小时候就很熟悉这种鸟,绿背黄纹有一只小巧的红喙。我喜欢它们灵活的体态,更喜欢它们的样子,依偎着、厮磨着,总是分不开啊!比较第8段描写泉水的文字与这2个选段,思考:如何将看不见、摸不着的声音写精彩?1、紧扣声音的特点:2、形象化、具体化:3、有一定的顺序:柔曼、清脆、厚重、雄浑草丛中淌过的小溪、石缝间漏下的滴泉、细流汇于空谷、激流直下陡壁,飞瀑落下深潭。相似点本体→提琴、弹拨、倍司、铜管
6、理解尝试:喻体→弱强、轻重、缓急感悟泉水:鼎湖山泉水历史悠久,在它的浸润下,各种生命生生不息,泉是山的灵魂。(1)初闻泉声,如见泉姿;顿生雀跃之心,循声而去(听泉声-清脆悦耳)。(2)再睹泉踪,正面写泉,以爱女作喻,表现出对泉水的喜爱(看泉水-娇态可人)。钟泉之声相应,显现泉水的青春活力亲情(寻泉影-绿意掩映)。(4)浑然一片——分清层次,从泉声中悟出人生哲理,认识鼎湖山之魂(悟泉音-生生不息)。归纳总结:反复诵读深入理解1、读第5—7节,思考这三节文字分别写了哪些内容?2、以上内容似乎与听泉无关,那么它的作用是什么呢?1、庆云寺的地理位置和历史状况,当年的僧人之众和
7、佛事之盛。2、漫步所见庆云寺的现状。3、从树木谈到鼎湖山的变化。作用:1、为下文听泉的感悟蓄势。2、给作者的感受赋予时代特色。(从鼎湖山的变迁写出作者的独特感受)体验活动:你有过倾听大自然的感受吗?比如听风、听雨、听潮、听雷、听雪……和同学们交流你倾听的感受。(尽量说的充满诗意点哦!).语文活动:小小辩论会本文对庆云寺引来大批旅游者,“反给自然保护区带来潜在的威胁”这一问题的提示。今天有什么现实意义?从拉动经济发展、刺激消费等角度而设立的五一、国庆长假制度,与自然环境、文物古迹的保护日益形成的冲突将如何解决?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