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教版:3.4 中华民国的成立1

高中历史人教版:3.4 中华民国的成立1

ID:43559320

大小:79.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0-10

高中历史人教版:3.4 中华民国的成立1_第1页
高中历史人教版:3.4 中华民国的成立1_第2页
高中历史人教版:3.4 中华民国的成立1_第3页
高中历史人教版:3.4 中华民国的成立1_第4页
高中历史人教版:3.4 中华民国的成立1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人教版:3.4 中华民国的成立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教学无忧jiaoxue5u.taobao.com您身边的教学资源专家!第四节中华民国的成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帝国主义的“严守中立”。2.理解“南北议和”实质。3.掌握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成立及内外政策。4.掌握《中华民国临时宪法》。5.了解清帝退位和清朝的灭亡。6.了解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7.掌握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8.掌握辛亥革命的失败原因和教训。德育目标1.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2.通过学习辛亥革命进行中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使学生认识到革命成果来之不易,应珍惜时间,勤奋学习。

2、3.通过学习孙中山在辛亥革命时期的思想和表现,教育学生为实现祖国腾飞大业而努力学习。能力目标1.通过对帝国主义“严守中立”的伪装和袁世凯两面派手法的剖析讲解,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2.通过讲述资产阶级在辛亥革命过程中革命性和软弱性的表现,培养学生学会用阶级分析的方法分析问题的能力。3.引导学生分析和讨论辛亥革命的功绩和教训,培养和增强学生依据教材和所学过的知识,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教学重点1.中华民国的成立。2.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3.辛亥革命的失败原因和历史教训。●教学难点1.袁世凯为什么能篡夺

3、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2.认识和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和教训。●教具准备1.投影仪。2.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方法1.讲述法:教师对于教学中一些重点问题,学生难于理解的问题,应通过讲述、分析、使学生易于接受。2.例证法:教师教学过程中,应举出一些典型的史实,更直观地展示给学生,加深学生的理解程度。3.讨论法:教师在讲述“辛亥革命的功过”时,应采用讨论法解决这一重要问题,在学生讨论、分析的基础上,加以总结。打包课件教案学案试题素材下载jiaoxue5u.taobao.com优质课视频教学无忧jiaoxue5u.taobao.com您身边的教学资源专家!4.

4、启发式教学法:教学中,教师对于一些学生易于理解的问题,应创设思维环境,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课时安排两课时●从容说课本节内容较多,应分两个课时进行教学,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突出重点,把握难点。例如:教师在处理《中华民临时约法》一目的,应重点强调其反专制之进步意义。在引导学生分析“辛亥革命成败”一目时,强调一分为二看待历史问题的重要性。2.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采用讨论法教学,调动学生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3.教学中,应注重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增强教学效果。4.课后创设开放性教学模式,活跃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创

5、造能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武昌起义,那么在武昌起义后,革命者的道路是否就是一帆风顺的呢?他们在继续进行革命时遇到了哪些问题、遭到了哪些势力的阻挠和破坏呢?结果又如何呢?这一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些问题。[板书]第四节中华民国的成立一、“严守中立”和“南北议和”[教师提问]武昌起义爆发后,哪些迹象表明帝国主义国家并未承诺严守中立的立场?[学生回答](1)调集军队,准备干涉中国革命。(2)中外反动势力相互勾结,镇压中国革命。(3)各国公使团截留中国海关的全部税收,防止落入革命党人之手。[多媒体显示]美国海军陆战队在汉口持枪戒严的

6、图片资料。[教师讲述]上述现象表明,帝国主义声称的“严守中立”政策只是一种假象,在“严守中立”政策的掩护下有更大的阴谋。帝国主义对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一贯采取仇视、镇压的政策,从来没有“中立”过。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都是被帝国主义镇压而失败的。武昌起义胜利后,帝国主义推行的“严守中立”政策实质上是蒙蔽中国人民和革命党人的政治烟幕。[投影显示]武昌起义后,列强由准备干涉转为“严守中立”,导致这一变化的决定因素是A.列强之间利益冲突,争执不下B.受到“门户开放”政策的约束C.革命形势的发展超出列强的预料D.袁世凯出任内阁总理大臣足以应付局面[学生回答]选

7、C。[教师分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分析历史现象与现象之间因果关系,辨别主要因素和次要因素的能力。试题内容涉及辛亥革命列强对华政策的基本史实,通过回忆教材中的有关吏实,首先排除联系不大的B项,然后分析、比较,从决定因素上进行思考,排除A、D两项,最后选出此题的正确答案C项。[教师提问]帝国主义推行“严守中立”政策的真正目的是什么呢?[学生回答]阻止和破坏中国革命。[教师分析]帝国主义在“严守中立”打包课件教案学案试题素材下载jiaoxue5u.taobao.com优质课视频教学无忧jiaoxue5u.taobao.com您身边的教学资源专家!政策的背后掩盖

8、着更大更险的政治阴谋。武昌起义后,帝国主义选用袁世凯为新的代理人作为他们统治中国的工具。通过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