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的示源功能

汉字的示源功能

ID:43522744

大小:877.00 KB

页数:27页

时间:2019-10-09

汉字的示源功能_第1页
汉字的示源功能_第2页
汉字的示源功能_第3页
汉字的示源功能_第4页
汉字的示源功能_第5页
资源描述:

《汉字的示源功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汉字的示源功能什么是示源功能?汉字有揭示某个词的意义来源的作用,一般说来,汉字的声旁具有这方面的作用。如“睡”,从目,垂声。“垂”不仅表示读音,还意味睡觉时眼皮是下垂的。“桌”从木,卓声。“卓”表示“高”。“拘”从手,句声。“句”表示勾住(古代句、勾是同一个字)。这类例子非常多,古人已经提出,著名的有宋朝的王圣美(字子韶)的“右文说”,现代一般称“声符示源功能”。王宁、李国英二位先生是这样定的:“声符的示源功能,指声符显示形声字所记录的词的源义素的功能”。声符的示源功能1、声符只表音不表义有人认为:2、凡声符皆有义3、主张部分声符表义(也称“声符兼义”、“声符带义

2、”、“声符示义”等)第一、对于声符只表音不表义的说法,杨树达先生曾批评说:“中土文书,以形声为多,谓形声字声不寓义,是直谓中土语言不含义也。”从语言文字的事实来看,声符纯表音的说法是不符合实际的。早在汉代,人们就已经注意到声符表义的现象。许慎在《说文解字》(以下简称《说文》)中就已使用了“亦声”这个术语来说明声符有义的现象。“亦声”即后来段玉裁所谓“形声包会意”、“会意兼形声”者。《说文》“亦声”凡212条,占全书2.2%(据大徐本)。例如:《说文·手部》:拘,止也。从手、从句,句亦声。《说文·水部》:汲,引水于井也,从水、从及,及亦声。另外,许慎对“句”、“丩”

3、字的说解,独以声符为部首,大约也是注意到了它们声符相同,意义相关的特点,只是《说文》据形系联的体例有一定限制,许慎没有就此进行更系统的系联研究。虽然《说文》没有对这种现象做理论的研究和概括,但对启发后人研究声符表义,可谓意义重大。自晋代而后,宋代“右文说”,清人“右音说”,以及现当代的词源学研究,都对声符表义做了深入有效的探讨和研究。第二、主张凡声符皆有义的说法将声符兼义绝对化,也是万不可取的。清人黄承吉说:“谐声之字,其右旁之声必兼有义,而义皆起于声。凡字之以某为声者,皆原起于右旁之声义以制字”;“盖凡字之同声者,皆为同义。声在是,则义在是,是以义起于声”。追随

4、者刘师培也持这种观点,将声符有义绝对化,认为凡声符必定兼表意义。形声字中有一类是通过在表形字上加注声符形成的,这类形声字的声符与意义毫无关系。如唐兰先生所说的拟98声词一类形声字声符。如喔、唳、咆、嗷,以及那些以叫声或响声而得名的名词的形声字声符,如鸭、鹅、鸦、蛙、猫、鹊、铃、钟,这类声符主要为了记音。可见,声符皆有义是一种矫枉过正的说法。第三、主张部分声符表义(也称“声符兼义”、“声符带义”、“声符示义”等),虽比较客观地描述了声符的表义现象,但是这些说法中“义”的概念还比较笼统,很容易被误认为就是词的“意义”。实际上声符所表的义有的是形声字的义项,有的仅仅是一

5、些义素,并不能标示词的全部意义,所以越来越多的学者主张用“示源功能”的说法。王宁、李国英二位先生是这样定义的:“声符的示源功能,指声符显示形声字所记录的词的源义素的功能”;“源义素即派生词的构词理据,它是在源词分化出派生词的过程中由源词带给派生词的一种‘传承信息’”。“声符示源”的实质仍是声符表义,但使用“示源”、“源义素”等概念,在表述上更为科学严密。声符何以具有示源的功能?刘又辛先生将汉字的演化史分为三个阶段:表形阶段(包括象形、指事、会意),假借阶段,形声阶段。形声字的产生是以假借字的大量出现为前提条件的。假借字既开创了汉字表音的道路,同时也带来了大量的同音

6、字,造成了汉字在认读和使用上的混乱。为了避免这种混乱,使汉字能更加准确地记录汉语,先民们从象形字象物之形,假借字借字表音得到启发,创造了在原有字形上添加区别符号造成新字的方法,这就是形声造字法。形声字的产生途径一、在表形字上添加形符或声符。二、在假借字上添加形符。三、在形声字上添加形符或声符。四、改造表形字和假借字而成的形声字。五、形符和声符直接组合而成的形声字。声符的示源类型1.以声符本义为源义素2.以声符引申义为源义素3.以声符假借义为源义素1.以声符本义为源义素本来一个表形字同时表本义、引申义或假借义,后来被引申义或假借义所专用,为明确本义,就在原来的字上另

7、外添加形符以示区别。要———腰 文———纹 原———源韦———违 然———燃 爿———床这类添加形符产生的所谓后起字,原字成为声符,形声字与原字的读音相同或相近,词义也完全等同声符词本义。比如从“并”得声的“倂、骈、姘”等都以“合并”为源义素。《说文·从部》:“并,相从也。”段玉裁注(以下简称段注):“合也,兼也。”并,甲骨文字形象两人相并之形,本义当为“合并”。倂,《说文·人部》:“倂,竝也。”《广韵·劲韵》:“兼也,並也,皆也。”骈,《说文·马部》:“驾二马也。”段注:“骈之引申,凡二物并曰骈。”姘,《广韵·耕韵》引《仓颉篇》:“男女私合曰姘。”如果以声符本义

8、为源义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