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第二编秦汉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第二编秦汉文学

ID:43512917

大小:8.46 MB

页数:251页

时间:2019-10-09

中国古代文学第二编秦汉文学_第1页
中国古代文学第二编秦汉文学_第2页
中国古代文学第二编秦汉文学_第3页
中国古代文学第二编秦汉文学_第4页
中国古代文学第二编秦汉文学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文学第二编秦汉文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二编秦汉文学第一章秦及西汉散文主要内容第一节《吕氏春秋》第二节李斯的散文第三节贾谊的政论文第四节《淮南子》及西汉中期其他散文第五节刘向及西汉后期其他散文第一节《吕氏春秋》一、吕不韦其人二、《吕氏春秋》的成书时间三、《吕氏春秋》的成书过程四、《吕氏春秋》的编写体例五、《吕氏春秋》的思想价值六、《吕氏春秋》的文学价值七、课外阅读《察今》第二节李斯的散文一、李斯其人(?~前208),战国末期楚国上蔡人,官长史、客卿、廷尉、丞相。李斯工书李斯是秦代唯一可称为作家的人物。“由现存者而言,秦之文章,李斯一人而已。”(鲁迅《汉文学史纲要》

2、)政论文、奏议文、刻石文。二、《谏逐客书》书,上书,古代臣子向帝王陈述意见的一种公文文体。亲朋间往来的信件亦称为“书”。为加以区别,前者一般称为“上书”或“奏书”,属公牍文的“奏疏”;后者单称“书”或“书札”、“书简”、“书牍”。汉代,后者脱离公牍性质,基本成为个人交流思想感情的工具。如《报任安书》、《报孙会宗书》、《陈政事疏》、《论贵粟疏》。写作背景《史记·李斯列传》载:李斯拜为秦客卿。适值韩人郑国来作间谍,被秦发觉,秦宗室大臣皆言秦王曰:“诸侯人来事秦者,大抵为其主游间于秦耳,请一切逐客。”李斯也在此列,乃上此书。历叙客的

3、有功于秦,力陈逐客之失。内容简析第1段:开宗明义,提出“逐客为过”的论点。第2段:列举“客之功”,说明“逐客为过”。第3段:联系秦王的所好所乐,说明“逐客为过”。第4段:从古今正反两方面,说明逐客的错误和严重后果。写作特点其一,正反论述,说理透辟。其二,是气势奔放,极富文采。其三,善用比喻,生动形象。清代李兆洛视此文为“骈体初祖”,并收入《骈体文抄》一书之中。鲁迅先生《汉文学史纲要》:“法家大抵少文采,惟李斯奏议,尚有华词。”三、李斯与秦代的刻石文《峄山刻石文》、《泰山刻石文》、《琅琊台刻石文》、《之罘刻石文》、《东观刻石文》

4、、《碣石刻石文》、《会稽刻石文》。秦代刻石文堪称碑铭之祖,对汉魏及以后的碑铭的写作具有深远影响。到唐宋时期已由应用文转变为更具文学色彩的传记文。琅琊台刻石一泰山刻石一泰山刻石二“臣去疾臣请矣臣”七字完整,“斯昧死”三字残。汉代政论散文的发展概况汉代的政论散文,以西汉初年最为发达。此时的政论散文,能关注现实中的重大问题,内容上表现出很强的现实性和针对性,艺术风格上颇有战国纵横家的气息,议论风发,畅所欲言,抑扬开闔,雄辩恣肆,善用比喻和排偶句,极富文采。汉代政论散文的发展概况从武帝到东汉中期的政论散文衰落,成就不高,内容上由越世高

5、谈转为本经立义,在风格上向深广宏富,醇厚典重方面发展。汉代政论散文的发展概况东汉后期的政论散文,内容多指陈时弊,抒写政见,感情激愤,但较少文采,文学性不及西汉初年。第三节贾谊的政论文英年早逝的才子贾谊一、贾谊的生平和思想:1、生平:(前200~前168),洛阳人,汉初著名的年轻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少年博学,被文帝召为博士。后被外放为长沙王太傅,后又作梁怀王太傅。最终忧郁而死。年仅33岁。李商隐《贾生》“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2、贾谊的思想发展了先秦的民本思想;“农本思想”:以农

6、为本,增加积贮,抑制富商大贾。二、贾谊的散文第一类:专题政论文。他的政论散文代表了汉初政论散文的最高成就。代表作是《过秦论》三篇。第二类:针对具体问题而写的疏牍文。代表作是《陈政事疏》、《论积贮疏》。第三类:杂论《陈政事疏》又名《治安策》,文中批驳了“天下已安已治”的观点,提出了一系列的政治主张。臣窃惟事势,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长太息者六,若其他背理而伤道者,难遍以疏举。进言者皆曰天下已安已治矣,臣独以为未也。曰安且治者,非愚则谀,皆非事实知治乱之体者也。夫抱火厝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火未及燃,因谓之安,方今之势,何

7、以异此!《论积贮疏》主旨是劝谏汉文帝要重视农业生产。说明了积贮的重要性,指出了百姓“背本而趋末”与“公私之积犹可哀痛”的事实,提出了“趋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的主张。三、《过秦论》讲析《过秦论》分上、中、下三篇,最早见于《史记·秦始皇本纪》。上篇,总论秦得天下的形势,以及迅速灭亡的主因,得出秦亡于“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的结论;中篇,分析秦在统一后没有正确的政策,以及二世未能改正错误,得出“牧民之道,务在安之”的结论;下篇,指陈子婴不才、君臣离德、士民不附,得出“本末并失,故不能长”的结论。开创了中国古代散文中“史论”体裁的先

8、河。《过秦论》(上)写作特色1、叙议结合2、铺垫对比鲜明3、多用排比、对偶、比喻、夸饰,语言极富文采,感情充沛,行文气势磅礴。“西汉鸿文”(《汉文学史纲要》)四、晁错的散文(一)晁错其人晁错(前200?~前154),颖川人。汉初的一位学者,也是个积极的政治改革家。曾学习申不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