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史--秦汉讲义

中国古代文学史--秦汉讲义

ID:6423818

大小:63.36 KB

页数:30页

时间:2018-01-13

中国古代文学史--秦汉讲义_第1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秦汉讲义_第2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秦汉讲义_第3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秦汉讲义_第4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秦汉讲义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文学史--秦汉讲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秦汉文学教案--------------------------------------------------------------------------------【字号:大中小】【背景色】《中国古代文学》(一)教案(讲义)课程性质:汉语言文学专业基础专业课。教学目标:掌握秦汉时期文学发展的规律,学习有代表性的作品。教学方法:以讲授,作品阅读为主。教学进程:按总纲要求执行。教学资源:1.教材: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第一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2.作品选:郁贤皓主编《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第二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3.多媒体资源:自制PPT文件。

2、第二编秦汉文学绪 论一、教学目的:掌握秦汉时期的社会、思想状况;把握此时期文学的脉络;掌握此时期文学的总体特征。1.知识目标:认识秦汉时期社会文化情况,掌握秦汉时期文学发展情况。2.能力目标:分析文学与社会、思想等因素互动的过程。3.人文目标:秦汉时期文学与文化现象的得失。二、教学方法:多媒体展示,讲授。计划课时:3课时。三、教学重点:掌握此时期文学的总体特征。四、教学内容:第一节汉代作家群体的生成提要:解读文学典籍的时尚 献纳辞赋的风气 乐府、东观、鸿都门学的设立 游学游宦的兴盛 [P131]汉代对文学典籍的重视武帝时独尊儒术与汉代经学(经学详第三节),汉人治经与整理典籍有很

3、大功劳。汉之君臣多好辞赋,“汉人实是楚之精神”(详第二节)。养士的遗风与推崇文艺享受。如汉初诸侯楚元王刘交、淮南王刘安、河间献王刘德等处都形成了学术中心。门下聚士数千。乐府、东观、鸿都门学的设立,礼乐治国的传统;上有所好和下必甚焉。士子游学游宦之风,经过两汉积累,汉代士人进身之路多通过州郡举荐,厮身宫阙之下的愿望是很强烈的。中央政府太学聚集中大批士子,是官僚的后备梯队。东汉中后期,外戚宦官交替执政,士人断了正常的入仕之路,先有清议之论,又遭党锢之祸,清议转成清谈。士子之出路也只能是到各州郡“打秋风”、做幕僚,依附地方官僚或地方势力。第二节汉代文学的基本态势提要:苞括宇宙、总揽天

4、人、贯通古今的艺术追求 立功扬名的价值取向和圣主贤臣理想 对机遇和命运的感慨 批判与赞颂的更迭 文人的独立和依附 从浪漫到现实 民间创作和文人创作的相互促进 [P134]汉代文学主要样式——汉代主要文学样式有汉赋、散文、诗歌三大类。汉代文人的大致情况——西汉初文人多有战国纵横家脾气;西汉中期至东汉中期,文人大多生活在宫庭之中,又大多有经学渊原;东汉后期,社会矛盾突出,文人多有耿介之气。审美意向上,汉代人向往壮丽恢宏,虽受经学矫正,犹有浪漫玄想之好。第三节汉代文学与经学的双向互动提要:作家群体中的经师儒士 铺张扬厉的文风和繁琐的解经习气 文学的重摹拟和经学的固守师法家法 文学和经

5、学的从繁到简 经学与汉代文学思潮 [P137]两汉经学概述:汉初重黄老之学,楚地文化气息是比较明显的。至武帝时董仲舒、孔安国等人才使儒术倡盛起来。汉儒之学,吸收了法家、阴阳家等各种思想,形成“杂霸而治”、“外儒内法”的特点。“战国时就有博士,秦汉承袭此制,也设立博士官。博士是掌管典籍簿册的咨政议政官员,诸子、术数、方技等都立博士。汉武帝建元五年(前136年)置五经博士。此后,博士的职位就只有被官方认可的儒家五经大师才能担任,其他学派虽然没有像秦代那样被明令取缔,但已不能取得官方学术的地位了。”[1]经学分今文经学派、古文经学派。今文经学派执着于“微言大义”,有寻章摘句、神学化的

6、倾向;古文经学派在汉末声势才大起来,重于训诂征事。经学笼罩文学:官方提倡经学,儒经立于官学,使经学成为文人的进身之阶。汉代官僚主要采用州郡举荐的方式选拔,品德修养与经学研修成为士人努力的方向,因而使学术支配文学,经学更支配一切。东汉继先秦以来,实用性仍占了文学的主导。经学的利弊:可以把经学看作儒学的具体表现。经学重视对古籍的学习研究,好的学风容易传承下来。也使封建国家对文人思想的控制加强,也有的儒士拘于门户之见,思想走向僵化。第四节汉代文学样式的嬗革及分期提要:赋的多源性 辞赋的分工与合流 从《史记》到《吴越春秋》 五、七言诗的孕育 汉代文学的分期 [P139]文章的演变:文章

7、意识在汉代的逐步清晰文章形态从先秦的文史哲杂糅,到其在汉代的逐步分离文章观念所体现出的中国特色汉代文学的分期:汉代文学的分期与其社会发展的分期有内在的联系。两汉之前期(高祖至景帝,前206~前141),是汉代社会的上升期。西汉中期(武帝至宣帝,前140~前30),是汉代社会的繁荣期。西汉后期至东汉中期(元帝至和帝,前29~106),是汉代社会的平稳期。东汉后期(安帝至献帝,107~196),是汉代的衰微期。汉代文学的发展变迁也可以由这四个时期分开,特别是汉散体大赋的发展,与此密切联系。汉赋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