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先师孔子

第1课先师孔子

ID:43512371

大小:2.62 MB

页数:36页

时间:2019-10-09

第1课先师孔子_第1页
第1课先师孔子_第2页
第1课先师孔子_第3页
第1课先师孔子_第4页
第1课先师孔子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1课先师孔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1课先师孔子课标要求1.了解孔子的生平;2.掌握孔子基本思想观点和政治主张;3.探讨孔子在中国及世界思想上的地位和影响。一、孔子生平1、尼山降圣,生逢乱世资料1:相传孔子的母亲颜征在在尼丘山上祈祷后,生下儿子孔子。孔子生来头顶中间低、四周高,象尼丘山的形状,故起名叫孔丘,又因他排行第二,遂取字仲尼。资料2:孔子长九尺有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史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含义:十五岁时下决心学习;三十岁时建立起自我;四十岁时成为智者,不再

2、迷惑;五十岁时懂得认同天命;六十岁时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七十岁时可以随心所欲,却不违反礼制规矩。材料一:孔子曾到宋国考察殷礼,到鲁国太庙考周、鲁的礼仪和典章制度,还向齐国乐宫学习音乐。材料二:孔子看到鲁国季氏用了天子的乐舞,便愤然谴责道:“是可忍也,熟不可忍!”结合当时历史背景,谈谈孔子为 什么要去考礼仪和典章制度?孔子一生追求的主要目标是什么?理想:追求礼乐,恢复礼制社会。经济:井田制瓦解,私有土地出现政治: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社会变革,礼崩乐坏文化:学术下移,鲁国文化传统深厚生逢乱世春秋时期是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的时期理想:追

3、求礼乐,恢复礼制社会,探究原因。2、杏坛授业,万世师表孔子一生中有一大半的时间,是从事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提出了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开创了私人办学的先河。思考:有教无类和私学开办对当时社会的教育格局有何影响?打破了学在官府,贵族垄断文化的局面,教育对象、教育范围进一步扩大。积极从政孔子52岁时,被任命为中都宰(中都地方的最高长官),只一年时间,就路不拾遗,夜不闭户。远近各国听到这消息,都來参观,並且向他请教。第二年,他被升为司空,专管全国建設。不久調任司寇,相当于现代的法院院长。后在55岁左右仕途失意。以后再也没有为官。中都宰

4、司空大司寇摄相事掌管宫殿、道路等工程修建主管司法权,相当于大法官中都的地方官,掌管刑事相当于丞相从政失败▲鲁昭公25年,鲁国发生内乱,鲁昭公被迫逃往齐国,孔子也离开鲁国,到了齐国,受到齐景公的赏识和厚待。▲鲁昭公27年,齐国的大夫想加害孔子,孔子只好仓皇逃回鲁国。▲鲁定公13年,孔子55岁。由于齐人离间,孔子离开鲁国,到外国去寻找出路,开始了周游列国的旅程.▲鲁定公13年十月,孔子带弟子离开卫国,打算去陈国。路过匡城时,因误会被人围困了5日,逃离匡城,到了蒲地,又碰上卫国贵族公叔氏发动叛乱,再次被围。逃脱后,孔子又返回了卫国。▲鲁哀公

5、2年(孔子59岁),孔子离开卫国经曹、宋、郑至陈国,在陈国住了三年,吴攻陈,兵荒马乱,孔子便带弟子离开,楚国人听说孔子到了陈、蔡交界处,派人去迎接孔子。陈国、蔡国的大夫们知道孔子对他们的所做所为有意见,怕孔子到了楚国被重用,对他们不利,于是派服劳役的人将孔子师徒围困在半道,前不靠村,后不靠店,所带粮食吃完,绝粮7日,最后还是子贡找到楚国人,楚派兵迎孔子,孔子师徒才免于一死。孔子64岁时又回到卫国。▲68岁在其弟子冉求的努力下,被迎回鲁国,但仍是被敬而不用。3、周游列国,直道而行卫国鲁国陈国宋国郑国楚国蔡国64岁重返卫国68岁回到鲁国5

6、5岁离开鲁国为什么孔子周游列国宣传政治主张却未被采纳?孔子的“仁”的主张不符合统治者需要,不适应春秋时期争霸战争的时代特征。孔子曾整理出《诗》《书》《礼》《易》《乐》《春秋》等典籍。(区别《论语》)《诗经》书影《周礼》书影4、整理典借,造福后人孔子一生少年求礼从政失败周游列国献身文教(前551-前479)志向远大,勤奋好学,执著探索,不畏权贵。二、孔子的思想主张1、政治思想2、伦理思想3、教育思想(一)、政治思想1、“仁”,即“仁者爱人”——思想核心①”仁”的含义材料一:樊迟问仁。子曰:“爱人。”材料二:厩(马圈)焚。子退,曰:“伤人

7、乎?”不问马。仁者爱人:包含仁爱、关怀、体谅、包容等一切美德,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最高准则。材料一:“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材料二:“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材料三:“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②“仁”的丰富内涵爱自己的亲人爱他人统治者实行仁政(爱民)③“仁”的局限性孔子仁爱的对象大大超出了家族和等级的界限。但孔子的“爱人”也不是对任何人都一样,而是一种有等差的爱,由亲及疏,爱的程度是逐渐降低的。有等差的爱④实现“仁”的方式子曰:“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子曰:“已所不欲,

8、勿施于人”孔子认为要实现“仁”,就要遵守“忠恕”之道。“忠恕”就是推己及人。“忠”是指自己想做的事情,要想到别人也会有这种想法,因而要尽力帮助别人;“恕”则指自己不愿意做的事,也不要强迫别人去做。启发思考“仁”的本质意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